铋基氧化物和铈基复合氧化物上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化工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在减少。有机染料的使用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污染水源的过程。有机染料具有着色强、稳定性好的特性,使得其废水处理的难度增大,水质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而,对于如何高效的降解有机染料污染物成了研究者们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选取了有机染料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亚甲基蓝(MB,methylene blue)为反应物,以铋基氧化物和铈基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考察了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实验条件的筛选对于整个实验至关重要,研究课题首先对光催化降解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包括亚甲基蓝的浓度,催化剂用量,吸附平衡时间以及亚甲基蓝自降解的影响。通过对一系列实验条件的优化得到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即催化剂用量为5 mg/mL,亚甲基蓝溶液浓度为45 ug/mL,暗室静置吸附平衡时间为1 h,光源为220 W钨灯,并以此建立整个实验体系。铋系材料在光催化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制备了三个系列的铋系材料,包括不同晶相的氧化铋、Ca-Bi复合氧化物及Ti-B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铋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与氧化铋的晶相相关,其中a-氧化铋的光催化活性优于g-氧化铋;用沉淀法制得的铋氧化物中a-氧化铋光催化活性最高,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a-氧化铋逐渐转变为g-氧化铋,在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反应中活性明显降低;2)用浸渍法制备的Ca-Bi复合氧化物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活性与Ca-Bi-O的组成相关,经600℃焙烧后形成的活性组分Bi1.8Ca0.4O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反应4小时后,亚甲基蓝降解率达到99.33%;3)Ti-B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亚甲基蓝降解的光催化活性增加。铈基材料作为催化剂在多个领域都有较为突出的催化活性,而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铈和Ce-Sn-O、Ce-Zn-O系列的铈基复合化合物。通过实验证明:氧化铈的形貌在亚甲基蓝降解活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其对亚甲基蓝的初始降解速率较高,但失活较快,反应4小时后,降解率比初始的第一小时仅增加了10%左右。Ce-Sn-O、Ce-Zn-O系列催化剂通过物相表征说明Sn、Zn能够掺杂进入氧化铈的晶胞,但对氧化铈的光催化活性没有促进作用。考察了太阳光下Ce-Ti-O系列催化剂上亚甲基蓝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少量Ce的引入可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Au/Ce0.03TiO2催化剂上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第一小时的降解率可达99%,明显高于Au/TiO2(P25)较高;Au/CexTiyO2催化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少量的Ce引入能够明显提高动力学常数,因而具有更高的降解速率。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报告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在微量元素测定方面的应用研究,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 文献综述。详细评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提出、建立、应
杂环化合物作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它在发光材料、染料、医药、农药、催化剂等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含氮杂环特别是具有内酰胺结构或者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一直是许多药物中常见的基本结构单元,由于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理活性,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备受人们重视。因此,合成同时具有内酰胺环和吲哚环的化合物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以N-取代-3-吲哚羟肟酸甲酯和1,4-
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为不同科学背景的研究者涉足该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人们可以利用各自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来攻克生物学中的一些重要难题,化学家所能做的贡献就是设计
镁合金以其优异的机械和物理性能,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3C电子产品和医用器械等领域。但金属镁较高的化学活性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
长余辉发光是指材料在吸收外部光源后,会将能量存储起来,在激发光源撤走后,室温下也可以持续发光的一种发光形式。如果想制备长余辉发光性质优异的样品,必须寻找合适的发光离子和具有合适缺陷的基质。发光材料作为荧光转换型白光LED重要组成之一,已经成为新一轮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能被紫外光或蓝光芯片激发、能满足商用的荧光粉相对较少。所以,研究和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荧光粉对LED照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
学位
自述:我认为融即融合东西方艺术于一体,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并开拓创新、弘扬光大是自己的艺术责任之一。师古人、师造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人为善,方能创造出真、善、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论文丰富和发展了水热合成制备技术和液相化学合成法。分别用水热法和液相室温法合成了直径不同的SnO2空心球结构。并发展了“金属—氧化剂—碱/酸水热体系”制备了ZnO三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采用Na和CS2为起始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得到化合物Ⅲ(H10S4O3C17),化合物Ⅲ(H10S4O3C17)与NiCl2.6H2O反应后,然后分别与FeCp2.Bu4NBr得到产物Ⅳ(H40C52Fe2NiO4S8),Ⅴ(H92C64N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