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进入课程研究领域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当人们认识到国家课程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时,尝试从其外部寻求一种课程开发方式来弥补其不足.2001年9月,中国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出台,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合法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深入到全国各中小学校.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情况堪忧,面对主流文化占据学校主要课程教材的现实,实行校本课程开发,把少数民族文化纳入课程不失为上策.该文在分析西南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理论建构,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提出建议.全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概括介绍校该课程开发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该研究进行几点说明.第二部分:多元文化背景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与现状.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云南、贵州)12所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存在许多问题,西南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迫切需要改进与提高.第三部分:多元文化背景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建构.这一部分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中,西南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独特性、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初步建构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四部分:多元文化背景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针对发现的问题,参考已有的理论框架,分析影响西南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及需要的条件,借鉴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策略,提出西南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3种实践策略.第五部分:结语.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展望西南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前景,对教师培训提出建议,并指出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