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志记载着一书院之地理面貌、历史沿革、讲学、管理办法、祭祀等与书院相关的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价值。徽州书院自宋以来大兴,历久而日盛,而书院志作为记载书院历史状况的著作,从书院产生后便开始兴起,明代以后逐渐发展,到清代书院志的编纂更是大盛,徽州地区也是如此。据统计,徽州书院志的数量一直位于安徽书院志的第一位,在编纂质量上也较为突出和有特色。现存的清代徽州书院志仅有《紫阳书院志》《还古书院志》和《东山书院志略》三部,这三部书院志特别是《紫阳书院志》和《还古书院志》的编纂较为完备,在史料留存方面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通过对现存的三部清代徽州书院志进行研究,分析其编纂的缘由、体例、史料来源、学术倾向并总结其价值,可以大体窥得清代徽州书院志编纂的概况。就清代徽州书院志而言,其编纂不仅受到当时大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地区性、个人因素的影响。首先,书院的蓬勃发展是书院志编纂的基础,紫阳书院、还古书院和东山书院都有着悠久历史,影响深远。其次,书院志作为地方志的一种,受到明清政府大力倡导修志的影响,许多官员以及学者参与到了修志的事业中,这是当时修志的大背景。最后具体到徽州的这三部书院志的编纂,主要有编纂者个人的因素,如为了继承遗意、传承道统、表彰善行和保存书院资料等。书院志的编纂亦有一定的体例特征,清代书院志一般以纲目体和平目体居多,体裁则包括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同时,作为记载书院历史的文本,书院志的编纂与书院息息相关。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少史料,故而书院志在编纂时的史料来源十分丰富,除了正史史书以外,还有地方志、个人的学术史著作、文集、笔记等。可以看出,徽州书院志虽为私人编纂,但无论是在编纂体例上还是选取的史料上都与官方编纂的地方志相似。此外,清初徽州书院志的编纂有着清初理学复兴的背景,再加上编纂者施璜个人的学术倾向,也使得《紫阳书院志》和《还古书院志》的编纂带有明显的“尊朱抑王”的特点,而清中后期唐治编纂的《东山书院志略》就少了些理学的色彩。《紫阳书院志》《还古书院志》和《东山书院志略》是清代徽州具有代表性的书院志,无论是在保存、辑录史料方面还是在徽州区域史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通过研究这三部清代编纂的徽州书院志,以文献学理论与方法为基本研究手段,以方志学与社会文化史为研究理论与视角,考察清代徽州书院志编纂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