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绩效模型的基层中医药服务患者信任研究——以广西两市为例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我国历来重视基层中医药的发展,近五年颁布了多项文件,要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应配备中医馆、中医医师;新医改以来医疗服务质量、医患关系、群众就医体验等内容越来越得到关注。可见,在中医馆和中医医师高配备率的背景下,如何使患者获得较高信任水平和获得感,值得思考和研究。研究目的:本文以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中医药服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和总结患者信任、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绩效模型相关内容,构建基于服务绩效模型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患者信任指标体系,选择广西南宁市、百色市作为调研地区,检验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为患者信任丰富测量工具;并了解调研地区的患者信任水平及人口统计学影响因素;从医务人员、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和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这四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进一步促进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推进基层首诊制度的落实和完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患者信任、中医药患者信任、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等的发展现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向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管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学科领域的20名专家进行咨询,确定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广西南宁市、百色市,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的信任程度;采用统计软件分析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了解样本在各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分布情况,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整体和各维度的患者信任评价得分、不同类型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信任评价得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人口统计学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构建了基于服务绩效模型的基层中医药服务患者信任量表,通过实证检验,信度、效度均较好,并确定了指标体系权重:有形性(0.1154)、可靠性(0.4615)、保证性(0.1243)、响应性(0.1054)、经济性(0.1307)、移情性(0.0627),可为患者信任的测评提供更丰富的工具,并为基层改善中医药服务提供多样化思路。通过调研和分析可知,总体方面,患者对于基层中医药服务的信任度处在较好的水平(4.31分),对于各维度的信任评分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可靠性、保证性、经济性、移情性、响应性、有形性;不同类型机构方面,患者对城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总体信任得分是4.49分,对县级市和乡镇内的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总体信任得分是3.90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分高于乡镇卫生院;对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中医师安全可靠的诊疗技术、中医师和机构累积的口碑、患者感知的医学人文关怀,是吸引患者前来就医的重要原因,对于县级市和乡镇内乡镇卫生院来说,中医师安全可靠的诊疗技术、相对低廉适中的医疗费用、便捷及时的诊治服务,是吸引患者前来就医的重要原因;人口统计学因素方面,患者信任得分在性别、年龄段、职业类型、医疗保险类型、是否由同一位医师诊治、对中医药了解程度、对本次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还会选择此机构就诊的符合程度,这八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论:要提高当前患者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信任度,提高基层首诊和就诊,推进基层中医药发展,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医务人员方面,要提升中医药诊断水平和治疗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水平和医德医风;注重中医药诊疗的个性化关怀。其次,患者方面,增加了解中医药诊疗知识;积极融入医患互动过程;自觉提高中医药治的依从性。再次,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中医药文化氛围建设;增加机构和中医师的知名度;构建高效的中医药就诊流程;适时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城区基层医疗机构发挥背靠区域大型医疗机构的优势,乡镇机构关注诊疗能力的提升和结合本地疾病谱发展。最后,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要增加基层中医人才储备与宣传;完善基层中医药医保报销目录;增加中医有效性的宣传力度。
其他文献
大健康时代,国际医疗旅游的市场容量将随着各国经济水平提升、人民身心健康需求増加而不断扩大。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差异化医疗旅游,将是中国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重要战略,因此,对中医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机构的评价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对国际医疗旅游的研究主题多集中于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尚未发现中医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机构的评价研究。目的:探索建立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中医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指标体系从消费
学位
目的:在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深化延伸的背景下,县域医共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紧密型医疗共同体联盟应运而生,其功能在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优质中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县域医共体模式下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县域医共体内辖区基层群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目前尚未有针对县域医共体模式下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相关评价研究,因此通过县域医共体特色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学位
目的:“十三五”期间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稳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和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北京作为首都,医疗资源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早、服务模式多样,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始于2010年,产生了一些如:“三站式”、“互联网+家庭医生”IFOC模式等相对成功的模式,但也存在一些诸如家庭医生的区级特色无法准确评价、仍然存在签而未约、居民认知度低、获得感低,家庭医生执业满意度低等问题,全面有效的评
学位
目的: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法对健康人群进行9种中医体质集合模式的探索,分析中医体质的兼夹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体质集合模式的行为特征,为兼夹体质及其干预措施的理论补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设计:纳入健康人群样本进行分析,以减少疾病对体质影响的混杂偏倚。数据来源:2015年-2017年的三个数据库,均于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下设采血点施测,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与中医体质量表,共回收有效问卷2632例,合并后剔
学位
研究背景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我国哺乳期妇女人数日益增多。母乳是婴幼儿成长发育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母乳喂养及顺利安全度过母乳期对母婴身心健康有重大意义。乳痈是哺乳期女性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其发展初期被称为郁滞期乳痈。乳痈是引起暂停哺乳的第三大因素,约1/4的分娩产妇停止母乳喂养是由罹患此病引起的。西医主张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该疾病,虽能有效控制炎症发展,但对乳汁排空无显著
学位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生存环境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疾病谱发生了重要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1],居民对于“治未病”及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中医药服务需求量也呈现增长趋势。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及对中医药资源的投入增加,中医人力资源数量及质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中医人力资源总量上仍然相对匮乏,并且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在这种中医药人力资源供给总量匮乏
学位
研究背景茵栀黄颗粒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处方中成药,由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毒邪内蕴的重症肝炎(Ⅰ型),也可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目前,茵栀黄颗粒上市后再评价研究较为少,故而本研究以整合大数据理念为指导,应用UHPLC-LTQ-Orbitrap-MS技术,初步探明茵栀黄颗粒的核心成分,进而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其治
学位
临床研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科研创新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是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医学创新生态系统的前提。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是临床研究协同合作的重要平台,构建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是整合和共享临床研究资源的有效措施。纵观全球,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已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由全国各层级临床研究中心、临床试验中心、医院等构成的协同互补、分工明确的临床研究协同创
学位
研究目的: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公共卫生领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领域,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国的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显得相对薄弱,这也反映出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仍存在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不足、学科建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问题。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中公共卫生领域2000—2021年的相关文献作为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是以传统中药材枸杞子为研究对象,明确枸杞子传统经验评价、化学特征评价和生物功效评价的评价指标,并将各指标进行关联,旨在建立“形性—化学—生物”综合指标评价枸杞子质量的新模式。对采集的不同产区、不同批次、不同储藏时间的枸杞子进行三性指标的综合性评价,说明影响枸杞子药效、品质的主要因素。方法:1.通过对枸杞质量评价历史文献考证,明确古人经验评价的指标内涵,并进行数据量化;利用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