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政治安全与中国政治安全维护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duf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安全是国家维护其政治利益免受威胁的能力和状态。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政治安全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其重要性也日益凸现。本文以探讨国家政治安全的基本涵义为逻辑起点,考察了国家政治安全的理论,回顾、评述了中国政治安全观演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全球化进程加速后的世界政治新格局以及中国政治安全环境的变化,并对中国国家政治安全的维护提出了建设性思考。本文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非国家行为主体的不断壮大冲击着民族国家的主权;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模糊了国际政治与国家政治的边界;诸多非传统因素加大了民族国家在政治安全维护上的难度。在“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下,中国经济得以腾飞,政治压力得以缓解,周边安全环境得以改善。同时中国政治安全也面临四大挑战:西方的软遏制、民族问题的冲击、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非传统政治安全因素的增多。面对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机制,维护和平与稳定;完善危机管理,应对非传统政治安全,从而有效维护中国政治安全。笔者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和领域分析法,分析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力图为中国政治安全的维护提供一条合理的路径选择。
其他文献
桦褐孔菌的学名为Inonotus obliquus (Pers.:Fr.) Pilát(以下简称IO),在俄罗斯又被俗称为Chaga。该菌外表黑色,常生于白桦、银桦、榆树和赤杨等活立木的树皮下。IO主要分布
将钛负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TICF),并系统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模拟氟铀废水中UO22+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TICF对UO2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当温度为303K、pH为5.0、UO22+的初始
<正>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WWW.LNCIA.CN◇成立于1972年的学术性、公益性非盈利法人社会团体◇辽宁省科协优秀科
<正>东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市内的社会组织提供培育、专业培训、咨询、交流、宣传等服务,努力搭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产业在国家间的转移加快,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全球化特征十分显著的汽车产业,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的进程也在加快,跨
在全球范围内城市交通正在由地面转向地下交通,盾构隧道由于具有诸多优点成为城市地铁施工最常用的方法。在城区地带高楼林立,高架路桥交错,这些建筑大多采用群桩基础的形式,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离不开教师,离不开活力课堂。而丰富多变、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活力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活力课堂的基础支点。本文就活力课堂的基础支点展开分
数十亿年前人们被赋予生命,我们用它做了什么?电影《超体》开始就给出这样的问题。萨特认为人类被偶然抛入世界,但人的自由却是绝对的,人总有选择的权利,相伴而来的还有必须
毛振明教授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是体现某种教育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由于
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益分配是土地管理政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耕地的非农化趋势不可阻挡。在目前的土地制度安排下,政府控制着土地资源配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