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苹果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的分类地位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苹果小卷叶蛾与茶小卷叶蛾的杂交试验,苹果小卷叶蛾雌性成虫与茶小卷叶蛾雄性成虫杂交后代(正交),卵孵化率为1.78%,3头幼虫中,仅两头幼虫化蛹并羽化,得到1头雌虫和1头雄虫。苹果小卷叶蛾雄性成虫与茶小卷叶蛾雌性成虫杂交后代中(反交),孵化率94.23%,♀∶♂=32∶17。在反交后代的不同组合杂交中,孵化率均在70%以上,雌雄比率均大于1。这表明,北方的苹果小卷叶蛾与南方的茶小卷叶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殖隔离,已经达到了亚种级的分异程度。
基于COI基因不同片段在苹果小卷叶蛾遗传分化中的研究结果显示,胶东、北京和陕西三个地理种群内,遗传距离均在0.01以下,但种群间遗传距离较远。山东胶东地理种群与北京种群为0.059,与陕西种群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49;北京种群与陕西为0.052;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研究结果还显示,北京种群的基因序列与日本的几乎相同,陕西种群与韩国的;A.oranalike相同。
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控制苹果小卷叶蛾田间种群,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年的灯诱控制,其中虫株率减少了62.4%~73.7%,仅通过灯光诱杀完全可以控制该虫的发生和为害。
利用性诱剂在苹果园控制苹小卷叶蛾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性诱剂悬挂的不同高度中,以1.25m高度诱蛾数量最多,比1m高度多32.9%,比1.5m高度的多24.8%。在同等高度不同距离的条件下,以诱杀半径为7.5 m的诱蛾量最多,比诱杀半径为10m的多33.3%,比15m的多44.3%。与对照比较,诱杀半径7.5 m防治效果为82.8%;诱杀半径10m的,防治效果为80%;半径为15m的,防治效果为77.1%。
控制苹果小卷叶蛾药剂筛选试验结果显示,24%美满悬浮剂和1%甲维盐微乳剂对苹小卷叶蛾的防治效果最好,3000~6000倍液最终药效达94.79%以上。该产品毒性低,安全性高,无残留,符合无公害果品生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