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与艺术的生活——从休闲文化视域看林语堂的闲适文学观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休闲文化的语境中,林语堂悠闲文化理念和闲适文学创作,不仅对现代人类的生活富有启迪意义,同时也对推动现代休闲文学创作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鉴于此,本文将力图全面、系统地就林语堂的闲适文学观及其闲适文学创作的特点作一梳理。 本文将林语堂散文放在整个休闲文化的语境中去考察,在对古今中外休闲文化及相关理论的梳理中,引出本文的论题——林语堂的悠闲观及闲适文学观。本文认为,休闲是人生一种境界,对于丰富人生的意义具有积极的建构意义。同时本文又认为,休闲也是人生的一种审美方式,它引领人们实践自我发展的理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立论,本文认为,林语堂的闲适文学创作对于人生具有一种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探讨林语堂的闲适文学观时,本文认为乃是多种元素的“合力”作用,这种“合力”包括家庭背景、童年经验、成长经历的影响,故乡山水的熏染,儒家道家哲学基础,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等等,其中,又以林语堂的精神气质、以其自由精神作为内在的动因。是以此为内因的合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以林语堂自由精神为内因,在各种因素合力作用下形成的林氏闲适文学观,其内核可以说就是其“生活艺术论”——倡导一种艺术化人生或说生活的艺术化。这种生活艺术论可以概括为:立足于自然与文化的和谐秩序,以幽默与近情的人生态度,实现艺术与人生合二为一的最高境界,而其外在的表征是“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有性灵,有骨气,有见解,有闲适气味”。相应地,其闲适文学的艺术特质表现为,闲谈的话语方式与幽默、和谐的美学追求。 本文最后指出,历时地考察林语堂的闲适文学观及其创作,它既具有某种超前性,有着文学上和文化上的积极的建构的意义,但又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20世纪3、40年代那样的特定历史语境中尤其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就现代文学发展而言,林语堂的闲适文学又具有一定合理性,并且引领了现代文学时尚的潮流。林语堂的闲适文学创作,还具有一种超前性,达到了一定思想的高度,因而具有特殊的现代性意义。
其他文献
明末清初是杜诗学史上的一个高潮时期,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杜诗学著作。本文以王嗣爽、钱谦益、金圣叹和傅山四人为例,对明末遗民的杜诗阐释和诗歌创作进行研究。
本文以感官用语“味”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学中的“味”论范畴。文章通过对“味”这一诗学范畴起源的追溯和理论的梳理,分析揭示了古代诗论家以“味”论诗的方式方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