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B混燃煤矸石/煤层气的炉内流动特性数值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矸石是目前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具有低挥发分、高灰分、低热值和难燃烧等特点。煤层气是煤炭开采活动中释放出的甲烷,温室效应很强,且易燃易爆,给煤炭开采活动带来隐患。煤矸石和煤层气的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现己被公认为一种清洁高效的燃烧技术,因此煤矸石和煤层气在循环流化床中混烧为综合利用煤矸石和煤层气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不仅能节约能源,还有利于环保,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改造的NG-35/3.82-M型35t/h链条锅炉在为研究对象,对流化床中煤层气燃烧器不同布置位置对炉内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以及优化设计,并探讨了煤矸石煤层气不同掺混比例对炉内流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煤层气入口位置和二次风速以及颗粒粒径研究了床内的流化特性,分析了不同设计方式下的流体动力特性。颗粒速度模拟结果表明,煤层气燃烧器布置位置的改变不影响炉内颗粒轴向的速度分布趋势,颗粒的运动形式为中心处向上、近壁面处向下的内循环流动结构。煤层气燃烧器四种不同的布置中,四角切圆布置在炉墙、高度为4m的方式中,在不同的炉膛高度下,颗粒速度波动最小,较其他相对比较平稳。且煤层气入口高度为4m时,可以使入口水平截面气相速度场形成涡流,加强了气固间的混合。因此此种煤层气燃烧器的布置方式为最佳。颗粒空隙率模拟结果表明,煤层气燃烧器布置方式和二次风速对炉膛内颗粒轴向浓度分布有重要的影响。煤层气入口位置为高4m、二次风速35m/s时,能够在密相区上方形成二次高浓度颗粒流。炉内煤矸石煤层气掺混比例对炉内流动特性有重要影响。加入煤层气的比例变大,会使炉内气相扰动变强,这样会加快颗粒的速度,从而缩短在炉内的停留时间,这样不利于炉膛颗粒的燃烧。故存在一个最佳的掺混比例,当掺混比例8/2时,床内颗粒的湍动能力强于其它掺混比例时的湍动能力,炉内速度场和浓度场分布最为合理。文中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煤矸石和煤层气循环流化床混烧技术打下基础,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车用柴油机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采用薄壁干式缸套的机体因其具有刚性好、震动和噪声小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同时,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又使得柴油机缸套和机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两大严峻问题。作为汽车动力中占主导地位的内燃机,既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污染物排放大户。所以,近年来内燃机“清洁代用燃料”的发展倍
1月10日,山西省民政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贡献力量.rn会议强调,2020年
期刊
3月9日,山东省民政厅通过视频形式召开2020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
期刊
实验目的:  肼黄是一种常见的偶氮类人工合成的食品色素,它作为添加剂存在于人们日常食用的面包,饮料,乳制品等多种食物中,由于其偶氮官能团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当其摄入过量时,会使
翼型在流体机械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流体机械的气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同时噪声也已经成为流体机械产品的重要性能指标,本文以这两方面的性能为目标研究翼型。包含试验设计和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高耗能工业的超常规发展,造成全国煤电运全面紧张,出现了自1978年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既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因以煤为主的化石燃料的消费大量
气固两相流存在于许多工程应用之中,可压缩性气固两相流在工业和国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激波管内可压缩性气固两相流进行了实验研究,然后通过建立气固两相流数值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利用人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自动实现对个人身份的识别和认证。它具有传统的身份鉴别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国际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在商业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