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16种不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饲料对草鱼幼鱼的饲喂,筛选出一组生长性能较好、总氮排泄率较低的饲料配方。然后对该饲料配方进行改进后在饲料厂加工成试验饲料,通过和对照饲料(市售某品牌商品饲料)分别在主养草鱼池塘中的投喂,评估试验饲料在减少氮排放上的效果。1.实验室条件下的草鱼低氮排放饲料配方的筛选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配制4个蛋白水平(20%、25%、30%、35%),每一蛋白水平设4个脂肪水平(4.5%、8%、11.5%、15%),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放养20尾初始体重16.84±0.28g草鱼,在水温23—29℃的室内流水系统中养殖70天,试验结束后通过测定其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鱼体成分评价饲料的蛋白和脂肪含量对草鱼幼鱼的影响,分析提高饲料的脂肪含量在减少草鱼幼鱼的总氮排泄率上的效果。结果表明,当饲料的蛋白含量较低时,提高脂肪的含量能显著提高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降低饲料系数、摄食率和能量沉积率,但在蛋白含量较高时脂肪含量的变化对其影响不显著。各饲料组间的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饲料的脂肪含量一定时,低蛋白含量饲料组的总氮排泄率低于高蛋白含量组;饲料的蛋白含量一定时,脂肪含量的升高能降低草鱼幼鱼的总氮排泄率。蛋白含量一定时,提高饲料的脂肪含量,能提高肠道和肝胰脏的脂肪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但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在蛋白含量一定时,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鱼体脂肪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蛋白含量呈升高的趋势,但在蛋白含量35%饲料组,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水分和灰分含量在蛋白含量20%时有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也无显著性差异。在低蛋白含量饲料组中,脂肪有明显的节约蛋白质的作用,但在高蛋白饲料组中脂肪的节约作用不明显。由生长性能、蛋白质利用率和总氮排泄率的试验结果得出,草鱼幼鱼饲料的蛋白含量为25%、脂肪含量15%、蛋白能量比为15.20mg/kJ时获得较大的生长性能和较小的总氮排泄率。2.低氮排放饲料在主养草鱼池塘中的应用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8个标准池塘中分别投喂试验饲料和对照饲料,进行为期283天的养殖试验,饲养期间分10次对养殖池塘部分水质指标进行检测,起捕后对生长性能和氮、磷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期试验组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在6月12日—11月1日、7月5日和8月29日、7月5日—11月1日、8月1日—11月1日、8月1日—12月23日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期悬浮物含量差异不显著,试验组的总饲料系数和吃食性鱼类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以鱼体形式产出的氮磷比例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相比对照饲料,试验饲料在养殖中期能显著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