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农民纠纷解决方式的社会学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o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正经历着由传统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民的思想、行为方式等都在趋于理性化,现代性,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在农民纠纷及其解决方式的选择上。本文是以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理性选择理论和关系距离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鲁西南地区马岭岗镇农民纠纷及其解决方式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民纠纷的基本情况,重点探讨了农民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选择策略、影响因素,并为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民需求的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本文包括五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来源、研究意义、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为第二部分,重点分析研究了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纠纷现状,农民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农民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及其选择策略、影响因素。认为在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既存在国家正式纠纷解决方式,也存在民间非正式纠纷解决方式,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体系,而民间方式仍然是农民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农民对解纷方式的选择呈现顺次递进的特点,即如果纠纷在低效力等级的纠纷解决方式中得不到解决,那么在个人理性的作用下,他们会寻求更高效力级别的纠纷解决途径,国家正式纠纷解决方式中的司法方式(诉讼方式)成为最后一道屏障。影响农民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案件的主体因素看,案主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对纠纷解决反方式的选择,影响很大;从案件因素看,案件的性质、当事人的地位结构与差异、关系距离等对农民纠纷结局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从社会因素看,社群意识、权威认同、经济成本、政府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不足和民间纠纷结局方式的适应性,是影响农民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第五章为第三部分,在对农民纠纷解决方式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社会生活的“村庄共同体”依然存在;乡土社会作为一个熟人社会的基本状况仍然保留着;现代农村社会产生了对法律的内在需求,但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薄弱;良好的农民纠纷解决方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民间规范的基础性作用,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建立和完善农民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纠纷解决机制。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就面临着经济发展低迷、社会福利开支紧缩以及传统的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服务事业无法满足国内人民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企
医疗垃圾含有大量且很强的有害病毒或致病细菌因子,往往具有强性、急性、广性、空间性、潜伏性传染等特性,是疾病传播的邪恶源头和途径。然而,国内对医疗垃圾的处理还存在着很大
网络互动交流的便捷性与迅速性为网络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网络事件不仅能够引发大规模的网民讨论,甚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进而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学习兴趣是关键。结合中学英语教材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怎样培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扩大阅读范围、增加语法词汇量等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怎样培养和提高学
期刊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传统的扩展亲属关系纽带被弱化、复合的家庭形式变得更为松散,核心家庭已成为主要的家庭结构,这些必然对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