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公安消防部队士官学员入学时与入学1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水平、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对士官学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做深入地调研分析;比较入学前后士官学员心理健康的变化情况,探索适合士官学员心理健康的培养途径和实施方法。通过本研究力争为公安消防部队士官学员人才培养计划提出科学建议,切实提升士官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公安消防部队士官学校2015级入学的565名士官学员为研究对象,分二个阶段于入学时和入学一年后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采集士官学员个人基本资料,采用心理问卷评定、集体座谈了解、个别面诊并进行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实施,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士官学员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士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对心理综合测评中101名阳性样本进行为期一年的心理干预,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卡方检验,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结果:1、士官学员入学时的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士官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全国常模;与军人常模相比,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士官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军人常模。2、士官学员入学一年后的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军人常模比较,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1),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明显优于全国常模和军人常模。3、士官学员入学一年后比入学时,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有显著程度下降(P<0.01),抑郁因子得分也有下降(P<0.05),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显著。4、入学时经SCL-90测评后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原任职单位、对心理知知识的了解为士官学员心理是否健康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对心理知识的了解为保护因素,OR值为0.157,原任职单位为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5.656。入学一年后SCL-90测评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各人口学基本因素对士官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不大(p>0.05)。5、101名入学时筛选出的阳性样本,经过为期一年的心理干预后,经再次检测发现,该101名士官学员入学一年后较入学时SCL-90各指标均出现了显著下降(P<0.01),说明及时、有效、科学的心理干预对提升心理不适的士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结论:士官学员在入学时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较好,说明士官学员的考核选拔和准入把关都比较严格,生源质量较好;特别是在参加一年的专业士官教育培训后,身心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意志品质得到强化,自我状态感觉良好。通过入学前后总体分值的显著改善,说明在校学习过程对士官学员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入学时有部分士官学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经研究发现,原任职单位、对心理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到士官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在加强士官学员心理健康素质建设上提出如下建议:①加强学校心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成立专业的心理干预师资队伍,拓宽沟通渠道,及时为学员排忧解难。②加强心理设施的软硬件建设,着重发展适合部队实际的团体心理辅导项目和心理素质行为拓展训练科目,把基层特勤中队常遇到的心理应激源进行经常性演练,提升学员的耐挫能力。③科学制定军事体能训练计划,适当调配训练与自由时间,增加愉悦的生活体验,实现劳逸结合。④适当增设心理相关课程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对于心理健康测评较好的士官学员,当教授简单实用的自我减压和疏导方法,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的维护。⑤改变不良认知模式,对于心理健康测评不佳的士官学员,当积极关注,鼓励其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寻求心理帮助,加强心理工作的家校联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