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有资产以国有独资、控股和参股形式存在于我国绝大部分行业企业当中,占各行业总资产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运作效果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全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公有制的最主要实现形式,随着国企股份制改造的逐步深入,股权多元化趋势逐渐明朗,在全流通大背景下,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尤其是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股权监管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由于一些体制性和历史性的因素,我国国有股权监管上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表现在:国有股权管理缺位与越位、多头管理与重复管理并存,监管效率低下;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突出,内部控制严重;经营性国有资产多渠道大量流失等。而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加大了国有股权监管难度,对国有股权监管工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国有股权监管任重而道远。本文的选题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由此展开论述的,全文除导论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国有股权监管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综述。该部分首先对混合所有制以及混合所有制中国有股权监管的概念、特点及范围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监管目标及其重要性。其次引入了国有股权监管的重要理论基础,即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从而为本文接下来的论证提供基础和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国有股权监管的政策演进及现状评析。笔者首先回顾了我国国有股权监管政策发展的历史沿革,将其大致归纳为初探、萌芽、起步、发展和深化五个阶段,并对个阶段的政策进行了简要评述。其次,笔者从我国国有股权监管的现状入手,提出了监管当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从产权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法律体系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第三部分,基于委托-代理特殊性下的监管路径探讨。笔者首先将国有股权委托代理链条分为“全民-政府”委托代理、“政府-企业”委托代理和企业内部委托代理三个层次,并分析了其特殊性所在——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行政性委托和资本性委托并存、委托代理层级的双向多级。其次由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引出国有股权监的管难点所在,并针对这些难点对国有股权监管的路径取向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典型国家国有股权监管的模式比较及经验借鉴。笔者通过对世界上典型国家国有股权监管模式的比较,总结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严格依法管理国有资产;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强化激励与监督机制,注重监督的有效性和公开性;强调竞争性行业的市场化运作。由此得到一系列启示和借鉴: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国有股权监管的有效保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健全的产权制度是国有股权监管的重要基础;创造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提高国有股权监管效率。第五部分,基于对前几部分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完善国有股权监管的思路,主要包括健全国有股权监管、运作主体体系(包括国有股权监管的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和预算体系等);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股权流转管理等几个方面。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分析阐述我国国有股权监管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结合国有股权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对目前过有权监管存在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较为深刻的剖析,借鉴当前国际上典型国家的有益经验,为完善我国国有股权监管工作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