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下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新型网壳减震体系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asdofu0q84313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壳结构因其造型优美,受力合理,结构灵活多样,施工方便,机械化、工厂化程度高等特点,已经成为近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种空间结构。网壳结构计算研究中,大多忽略下部结构对网壳壳体本身的影响,将下部支撑结构以简支或固支边界的形式脱离出来,对网壳壳体本身进行独立的力学性能计算。而在实际工程中,下部结构的惯性作用对网壳的内力、支座的侧推力以及节点的挠度均有影响,尤其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下部结构的振动对支撑结构附近的杆件,将引起不可忽视的地震力,影响网壳壳体本身的承载能力。因此,抗震设计中充分考虑网壳与下部结构协同工作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结构的减震体系是把结构的某些非承重构件设计成消能杆件或在结构某个部位装设阻尼器。本文所研究的网壳减震体系采用受力性能良好的约束屈曲支撑替换网壳中部分的杆件,达到减震效果,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度。本文在考虑下部结构共同作用下,探讨了约束屈曲支撑这种新型减震体系在网壳结构中的性能。本文主要作了以下工作:(1)对不同下部结构网壳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探讨不同下部结构对网壳性能的影响,为约束屈曲支撑的布置提供依据。(2)对设置约束屈曲支撑的网壳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不同地震作用下,各种约束屈曲支撑的布置方式对网壳的性能影响情况,找出不同下部结构合理的布置方式。(3)根据下部结构的位移情况,对下部结构附加约束屈曲支撑,探讨了其减震性能。(4)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对地震波选择、矢跨比、跨度等参数做参数分析,得到各个参数对减震系统的影响结果并作相应的分析,为约束屈曲支撑在网壳减震体系中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将基于固结理论的混凝土徐变B3模型运用到钢管混凝土构件徐变的计算中,结合钢管混凝土大小偏心受压以及受弯构件的受力特点,建立了符合混凝土徐变微观机理,考虑核心混凝
风荷载是影响高层建筑安全性及居住舒适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高层建筑趋向高柔,对风荷载的敏感性也趋于增强,地基的柔性对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究竟有何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岩质边坡稳定问题相应的增多,尤其是地震引发的边坡失稳地质灾害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对地震
已有很多学者对页岩的吸附、解吸及驱替进行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对未来页岩气开采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但以往有关页岩的吸附、解吸及驱替试验采用的样品为颗粒状,严重破坏了
结构加固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碳纤维布加固修复金属结构是钢结构加固的一种新的加固形式和热点之一。与传统的金属结构加固方法相比,FRP加固金属结构技术具有许多
地震是地球上发生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常给人们带来难以平复的灾难和伤痛,震后结构的可修复性就成为当下亟待研究的课题。而残余变形的大小又是工程结构可修复性的关键,也
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工程、港口与水利工程等各种工程结构中。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混凝土是一种耐久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而事实上,混凝土结构在长期自
连梁是高层联肢剪力墙结构中的重要抗震耗能构件,剪力墙墙肢与连梁的相互作用致使连梁处于弯矩、剪力和轴力复合受力状态,目前研究者将连梁简化为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双向反对
钢筋混凝土结构遭受火灾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对整体结构影响很大。而粉煤灰作为混凝土的一种掺合料,会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钢筋与粉煤灰混凝土粘结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需求日益迫切。各种储油方式中,地下水封储油库是一种较好的储油形式。但如何对此类大规模的洞室群进行设计、优化,保证其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