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金融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政府未来产业布局的重点,同时,面对日益紧缺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新能源车为研究对象,对N-W模型和历史友好模型加以拓展,从产品性能、销售价格和消费支出三个维度表征新旧技术范式,构建了包含企业投资决策、企业研发决策、消费者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市场选择机制,基于系统模拟方法仿真了新技术冲击下的汽车产业演化过程,进而考察了财政金融政策对新能源车企业的扶持效应,其中,财政政策包括消费补贴、政府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政策包括增加信贷规模、降低贷款利率和分期付款政策。研究发现:当传统汽车率先进入市场时,凭借产品性能和销售价格优势成为市场主导,只有少部分新能源车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且利润水平和市场份额都十分有限;销售价格补贴有利于降低新能源车的价格门槛,在短期内起到刺激新能源车购买的功能,政策效应较为迅速;消费支出补贴能起到与销售价格补贴同样的效果,但是效果显现较慢;政府采购政策直接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规模,保证了新兴产业的销量,有利于企业积累利润开展研发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则通过提高消费者后续使用的满意程度扩大了需求规模;增加信贷规模政策不仅没有起到扶持效果,反而导致新兴企业盲目投资的行为,抑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由于利息成本在总成本的比例较低,降低贷款利率政策的效果微弱;采用分期付款的消费金融政策通过调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根本上增强了新能源车企业的竞争力;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和分期付款政策的作用途径相对间接,但是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主导,培育效果更为明显。上述研究结论为我国新能源车发展遭遇的困境给出了理论解释,也为财政金融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