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w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糖尿病患者中,角膜上皮的形态与结构异常、损伤后的修复愈合延迟,以及角膜神经形态异常、密度降低以及角膜知觉减退,角膜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下降;以上这些造成角膜上皮抵抗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下降,易继发细菌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导致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此外,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角膜移植术后经常出现持续性的角膜上皮缺损,在此基础上极易造成角膜的继发感染。感染性角膜病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也是可防治的致盲性角膜病,应该对其临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让更多的医生和糖尿病患者了解和重视糖尿病性角膜病变以及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预防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T2DM和非糖尿病(non diabetes mellitus,NDM)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T2DM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危险因素,进而提出T2DM患者感染性角膜病预防及治疗的新策略。目的分析T2DM患者与NDM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情况,比较二者感染性角膜病临床特征的异同,探讨T2DM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01-2015年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230例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相同时间段内随机抽取的168例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非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将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角膜病患者设为实验组(糖尿病组),非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角膜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非糖尿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发病季节、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无诱因、病程)和住院资料(角膜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治疗方式及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一般资料比较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有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将感染性角膜病分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 keratitis,BK)、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各种角膜感染的差别。结果糖尿病组中,男性146例(63.5%),女性84例(36.5%);非糖尿病组中,男性1 1 1例(66.1%),女性57例(33.9%)。两组患者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及有无诱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患者年龄大于非糖尿病组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P<0.05)。两组患者年龄段、职业、发病季节、病程长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病程大多≤3个月,非糖尿病组病程大多>3个月。糖尿病组患者平均住院13.15±9.51天,非糖尿病组患者平均住院10.67±6.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式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一般资料分析有意义的指标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发病季节与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有关。两组发生细菌性角膜炎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真菌性角膜炎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和夏冬季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细菌性角膜炎。对于高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在夏冬季,应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部外伤,进而防止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平均住院天数时间长。糖化血红蛋白Ale(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le,HbAlc)被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个标准指标。HbAlc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具有生物学变异性小、不易受血糖波动的影响、与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等特点。短暂的血糖升高或降低不会造成HbAlc的增高和下降,故HbAlc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容易出现角膜上皮的长期缺损,角膜的上皮保护屏障受到破坏,从而易于继发角膜感染。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时,其HbAlc和血糖水平如何?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具体治疗方式有何不同?本章节将重点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目的比较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HbAlc和血糖水平,探讨HbAlc和血糖水平对感染性角膜病的影响,分析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感染性角膜病治疗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宄。将2001-2015年于山东省眼科研宄所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230例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以及相同时间段内随机抽取的168例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非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组)纳入本研宄。收集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数据、收集糖尿病组患者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及HbAlc等数据。将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分为角膜溃疡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羊膜移植术、角膜溃疡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角膜溃疡清创术+羊膜移植术、睑裂缝合术、羊膜移植术+睑裂缝合术、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KP)、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LKP+睑裂缝合术、PKP+结膜瓣遮盖术、PKP+睑裂缝合术、眼内容物剜除术以及眼球摘除术。结果糖尿病组中,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为8.2±3.5mmol/L,血糖波动范围6.0±1.8—10.3±3.4mmol/L;非糖尿病组中,患者空腹血糖5.3±0.5mmol/L,两组空腹血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中,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值为12.2±6.7 mmol/L,血糖波动范围为6.7±3.1—17.8±4.3 mmol/L;糖尿病患者三餐后两小时平均血糖明显高于7.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HbAlc为9.U2.1%,明显高于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组的各种治疗方式中,细菌性角膜炎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以药物治疗居多,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0.5%和45.5%;真菌性角膜炎以PKP治疗(38.5%)居多;2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在非糖尿病组的各种治疗方式中,细菌性角膜炎与单纯疱瘆病毒性角膜炎亦是以药物治疗居多,分别为42.2%和63.6%;真菌性角膜炎以药物治疗(32.6%)和角膜溃疡清创术治疗(30.2%)居多;3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均接受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中,糖尿病组有14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而非糖尿病组中无一例行剜除眼内容物或摘除眼球。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糖尿病患者大部分仅口服降糖药物(64.3%),血糖控制水平欠佳。结论2型糖尿病组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及HbAlc明显增高。两组中细菌性角膜炎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方式类似,均以药物治疗居多;而对于真菌性角膜炎,糖尿病组中以PKP治疗居多,非糖尿病组中以药物治疗和角膜溃疡清创术治疗居多。血糖控制水平欠佳、波动大可能对感染性角膜疾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更规范的控制血糖治疗。
其他文献
药食同源的枸杞具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等功效,其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具备良好的保健功效,故将其添加到食品、饮料中己经成为一研究热点。然而,类胡萝卜素的低水溶性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我国大学生的总体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并将持续下去。虽然我国实行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并确立了"劳动者自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对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被诊断为颞下颌
  大分子胶体晶体的二维熔化是软物质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虽然人们开展了近半世纪的研究工作,但是,至今仍然没有提出普适的理论去解释二维熔化机制,甚至连二维熔化是一
评估了NAQPMS模式预报的合肥、蚌埠和芜湖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8日PM2.5、PM10和O3地面浓度及预报准确率,发现模式对物种的预报能力依次为:O3> PM2.5>PM10;对城市的预报
通过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和低温弯曲蠕变试验测试了不同试验条件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蠕变劲度模量,分析不同的组成材料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蠕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低标号沥
目的探讨义齿泡腾片法护理Hawley保持器对正畸后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并结束的患者60例,将其采用随机编号的方法等分成对照组和
在大部分情况下,市场前景不明朗导致企业投资短时间内收缩或保守。而且扩大内需传导到中小企业还需时日,所以,我国应采取更直接的财政税收政策,刺激对中小企业的长期投资,为
<正>政府和市民都已经意识到很多由共享单车停车混乱导致的问题。其中突出的有共享单车占据人行道,收窄了行人道路宽度,加剧减缓通行速度和效率;共享单车置弃到绿化带,破坏景
这年头我们不缺看时间的方式,随随便便拿出手机即可,而且非常准确,所以现在家里的挂钟大多用于装饰,显示时间变成了它的“副业”。不过,今天介绍的这款挂钟更是让人想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