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 Urb.]为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我国民间常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传染性肝炎、痢疾、跌打损伤、疔疮肿毒、外伤出血等。前人主要是研究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对于积雪草黄酮的报道却甚少,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首先对积雪草化学成份进行定性分析,证实积雪草中含有三萜皂苷和黄酮,通过水解样品,采用TLC及RP-HPLC证实了其黄酮苷元为槲皮素和山奈酚,并对水解样品和未水解样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积雪草黄酮同时以苷与苷元两种形式存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积雪草中积雪草苷的含量为2.247 %,羟基积雪草苷的含量为1.341 %;积雪草黄酮苷元的含量为0.235 %,积雪草黄酮苷的含量为0.007 %。2.以积雪草为原料,水提物经大孔树脂柱吸附,75 %乙醇洗脱,无水乙醇精制,得积雪草总提取物。以氯仿:甲醇(20:1~5:1)以及氯仿:甲醇:水(45:15:1~0:100:0)梯度洗脱,通过多次硅胶柱层析,从积雪草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采用各种光谱和化学方法证实其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山奈酚、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羟基积雪草苷和积雪草苷。3.本文对积雪草中总黄酮和总皂苷不同生长日龄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以水解后样品槲皮素和山奈酚总量计算黄酮总量,发现3~8月份黄酮主要以苷元的形式存在,9~12月份黄酮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全年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比几乎接近1:1;积雪草总黄酮以4~6月份含量最为丰富,尤以4月份含量最高(0.24 %)。积雪草皂苷在嫩芽时已产生,3~9月间含量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9月份达到全年最大值(6.42 %),9月后开始缓慢下降;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的含量比由3月份的1.9:1缓慢下降至9月份的1.2:1,再回升至12月份的1.7:1。4.采用DPPH法和磷钼酸盐法对积雪草提取物中的黄酮和三萜类物质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测试,证实了积雪草中黄酮类物质是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以黄酮苷元含量为指标,比较了积雪草根、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同时结合黄酮在积雪草中的两种存在形式:苷与苷元的形式,对积雪草根、茎、叶中黄酮的存在形式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积雪草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最大,茎次之,根最少;但是在提取物黄酮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积雪草根的抗氧化能力则远强于茎和叶。实验表明较之同浓度的BHT,积雪草根、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要远远强于B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