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配位化学的快速发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成为了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之一。配合物不仅仅具有独特的结构,而且还在发光、气体吸附、催化和不对称分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配合物的自组装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形成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配合物很困难。因此本文选用两种新的联苯类三羧酸配体5-(3,4-二羧基苯基)吡啶甲酸(H3dppa)和3’-硝基-联苯-2,4,4’-三羧酸(H3nbtc)为主配体与金属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十九个结构新颖,热稳定性高,并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和荧光性质的配合物。全文内容可分为三章,具体如下:第一章:介绍了配位化学的发展过程,简要的介绍了超分子化学以及晶体工程的定义与发展,介绍了配合物的合成方法,配合物的不同结构,并且由此讨论了影响配合物结构的主要因素,以及配合物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第二章:以5-(3,4-二羧基苯基)吡啶甲酸(H3dppa)作为配体,与金属离子ZnⅡ、NiⅡ、MnⅡ和CuⅡ和辅助配体邻菲罗啉(phen=1,10-phenanthroline)、2,2’-联咪唑(H2biim=2,2’-biimidazole)、双(4-吡啶基)胺(bpa=bis(4-pyridyl)amine)和4,4’-联吡啶(4,4’-bipy)反应,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七个过渡金属配合物(1–7),测定了其单晶结构,并且对配合物的相关性质进行了表征。其中对配合物1、2、4和6的磁性质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相邻金属中心之间的反铁磁(配合物1、2和6)或铁磁(配合物4)相互作用,同时还研究了配合物7的荧光性质。此外,通过降解水中的染料污染物—亚甲基蓝,研究了配合物1–7的光催化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4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第三章:以3’-硝基-联苯-2,4,4’-三羧酸(H3nbtc)做配体,与金属离子CdⅡ、ZnⅡ、NiⅡ和CoⅡ以及辅助配体1,10-菲咯啉(phen)、2,2’-联吡啶(2,2’-bipy)和4,4’-联吡啶(4,4’-bipy),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十二个过渡金属配合物(8–19)。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TGA)分析、粉末(PXRD)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配合物8–19的结构变化从零维二聚体(9和12)或单核(10、11和15)、一维配合物(8、13、14、17和18)到三维金属-有机框架(16和19)。采用配合物的固态粉末研究了配合物8–10、12–14和17–19的发光行为,同时还研究了配合物16的磁性质,发现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