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柱性产业,对GDP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度成为世界工厂的地位。经历了快速增长阶段后,目前制造业产值增速开始放缓,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政府逐渐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制造业行业首当其冲。因此如何在节能减排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是制造业行业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环节。环境规制作为政府保护环境的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控制污染排放,缓解环保压力。但目前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是否遵循“波特假说”,即是否对经济增长产生有利影响存在很大争议,因此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对象,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的具体影响。首先,对环境规制、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机理进行梳理,为下文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对我国制造业和环境规制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并根据污染强度的大小将27个制造业行业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三大类别;再次,采用DEA模型测算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并分别从总体和三大分类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最后,通过门槛回归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发现:1.从制造业与环境规制发展现状看,近些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稳定在7%的水平,很难出现04年前后的高速增长水平。我国环境规制体系在不断完善,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强,环境规制效果初显成效,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污染排放量仍然很高。2.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考虑能源环境下的制造业整体是有效率的,而且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拉动增长,轻度污染行业的平均ML指数要高于重度污染行业。3.从环境规制强度看,重度污染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远远高于轻度污染行业,并且按照环境规制强度进行分类的结果与按污染强度分类的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用污染治理支出费用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有一定合理性。4.从实证结果看,环境规制强度对制造业27个行业整体具有正向影响,但超过一定值时正向影响转化为负向影响;从三大行业分类来看,由于行业之间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环境规制对它们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轻度污染行业产生正向作用,对重度污染行业产生负向作用,而对于中度污染行业,当环境规制强度小于4.5879时产生正向作用,大于时产生负向作用。最后,综合本文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分别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针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异性的环境规制政策、充分利用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力量等方面给出建议,希望我国的制造业行业能够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成功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