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肋式拱梁隧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透肋式拱梁隧道(本论文中的龙瀑隧道)在我国隧道史上首创,总长为80m,傍山浅埋,半明半暗形式的隧道。由于该隧道半明半暗形式的特殊性,其隧道开挖是在山体浅表层进行暗洞开挖,其隧道围岩变形及破坏主要集中在隧道掌子面及其上方岩体中,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既要考虑到隧道围岩本身的稳定性又要注意到隧道所在山体整体的稳定性。本文结合安徽省龙瀑隧道,采用地质条件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这种通透肋式拱梁隧道新型结构进行了岩体结构特征、变形破坏模式、变形监测分析和地应力释放率的研究。①根据边坡变形迹象,并结合边坡监测资料可知,边坡变形原因主要为地形地貌、岩体结构、降雨、隧道开挖进尺、施工爆破等五个方面。②通过现场地质调研分析得出隧道的变形模式主要有两种顺层滑坡和倾倒变形。③通过参数反演,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系数为1.15;在爆破、降雨等因素影响下,稳定性系数1.04,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地震情况下,稳定性系数0.99,极可能产生整体失稳。④通过变形监测分析,龙瀑隧道是傍山浅埋偏压隧道,坡体变形除了开挖卸荷引起一部分位移外,还有本身岩体结构面控制的影响,其变形的规律是从外向内延伸,隧道坡体位移主要由控制性结构面控制发展的。从监测数据总体上来看,管棚加固深度为15m,而边坡变形深度为9m,也说明管棚的深度是足够的,管棚加固对坡体整体稳定性起了控制性加固作用。⑤现场地质调查和监测钻孔资料表明,在隧道中存在一组非常发育的倾坡外控制性结构面,而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证实了位移的突变是由于控制性结构面张开造成的,通过开挖进尺与位移百分比的关系,我们估算出其控制性结构面张开的位移值。⑥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假定,运用古典库仑土压力公式推导出通透肋式拱梁隧道这种新型结构的衬砌荷载计算方法。⑦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我们得到一些规律,从围岩受力方面来看,隧道开挖后,在隧道围岩中其第一条控制性软弱结构面附近出现拉应力集中,而在拱脚位置处出现压应力集中;在支护结构上,在靠近第一条控制性软弱结构面附近的结构内侧,出现压应力集中,而在靠近第一条控制性软弱结构面的结构外侧,出现拉应力集中。塑性区出现在拱脚,这个就需要我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意。再通过建立一个目标函数,将数值模拟中监测点的位移结果与修正后的实测监测点位移结果进行了对比,确定了龙瀑隧道的最佳地应力释放率在60%~70%之间。⑧根据接近的真实地应力释放率,分析了围岩—支护结构之间的变形性状及力学特性。
其他文献
本课题组分离得到一株对黄曲霉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对其产抗菌脂肽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5种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的Landy修饰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P
为更加准确地探测及处理观测值中的粗差,减少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利用抗差估计中一次范数最小法对观测值进行平差处理。采用含有7条水准路线组成的水准网数据作为实验数据,
<正>一个地区的文明往往随着一条河顺流而来。平谷也有这样一条大河,千万年来奔流不息,横穿全境,滋养着京东这方土地,她就是被平谷人称为母亲河的泃河。"泃水晚渡"是平谷明清
期刊
本课题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审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议以"学生"为本位,使学生具有统整的知识与学识的通识教育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
本文以家电下乡为背景,以江苏省数据为例,针对家电下乡产品的消费支出受农民收入、家电产品价格、家电产品存量、家庭内部结构、政策因素等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
在平面艺术设计领域中,很多所谓的对传统的运用常常只是对传统图案简单的修饰加工和复制拼凑,传统在这些作品中只是"美丽的外衣"。我们要用一种结构性的眼光去把握设计艺术中
关于菲茨杰拉德以及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评论甚多,但是本文立足新的视点,从盖茨比自身的历史因素、性格缺点、人生态度和爱情观,结合时代特征以及该时代特征下社会对盖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而来考虑:$$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好”问$$小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别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竞赛、评比等激励措施,提高学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