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盐溶液腐蚀作用下混凝土损伤规律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桥梁结构混凝土出现耐久性破坏较严重的一般是西部盐湖区和北方沿海寒冷区的盐冻环境,而盐冻水域盐分主要为氯盐和硫酸盐。本文以C50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规格混凝土试件的三因素腐蚀正交试验,将腐蚀因素中的冻融循环分为100、200、300次,氯离子浓度分为2%、3.5%、5%,硫酸根离子浓度分为3%、5%、7%。通过混凝土棱柱体和立方体试件腐蚀试验后,用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研究,获得混凝土相关耐久性指标的变化特征和损伤规律。研究发现:腐蚀试验后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作为混凝土棱柱体试件损伤指标时,硫酸根离子对混凝土影响最严重,在2%NaCl和3%Na2SO4混合溶液中冻融100次时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小;以质量变化率为混凝土损伤指标时,硫酸根离子对混凝土影响最严重,在3.5%NaCl和5%Na2SO4混合溶液中冻融100次时混凝土试件质量增加最多,在2%NaCl和7%Na2SO4混合溶液中冻融300次时混凝土试件质量损失最大;混凝土密度增大后其超声波波速随之增大。腐蚀后各试件损伤层厚度均未达到钢筋混凝土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0mm,在2%NaCl和5%Na2SO4混合溶液中冻融200次时混凝土损伤层厚度最大,为27.29mm。氯离子对混凝土超声波波速和损伤层厚度影响最严重,冻融对混凝土试件抗折强度影响最严重。混凝土超声波波速与其抗折强度正相关,与损伤层厚度负相关。高浓度盐溶液和高冻融循环次数均会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产生严重损伤。腐蚀因素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排序为冻融、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以立方体抗压强度为损伤指标时,在5%NaCl和5%Na2SO4混合溶液中冻融300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最多,在2%NaCl和3%Na2SO4混合溶液中冻融100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大最多。方差分析知冻融、氯离子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影响较显著,且冻融的显著程度大于氯离子的;以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为损伤指标时,只冻融的环境下损伤最严重,其次是3.5%NaCl溶液的盐冻腐蚀;硫酸盐和氯盐同时存在或溶液中离子浓度超过一定界限时,混凝土损伤程度较冻融和氯盐盐冻要小,并不随离子浓度增大而损伤加重。同时,本文在试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等指标随腐蚀因素水平变化的损伤演化方程。通过棱柱体的特定腐蚀试验,依据损伤理论定义了混凝土损伤度,联合试件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了混凝土不同腐蚀环境下的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践和检测养护等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介绍了本单位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的应用,并论述了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应用效果.
活性炭吸附法是治理低浓度、高毒性、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以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形成废水的有效方法。常规活性炭吸附只是将污染物从水相转移到固相,未达到彻底去除污染物的
目的:为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罕用药研发激励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从罕用药的立法沿革、研发罕用药的激励措施与效果方面对美国和欧盟的罕用药研发激励政策进行对比,并为我国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无论是增量改革还是存量改革都急需利益让渡的配合。在利益固化的背景下实现利益让渡需要人们能够理性对话,促成不同利益群体对利益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建筑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BIM技术的出现及逐渐普及对于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本文以深圳移动通信枢纽中心项目为例对于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目前主要基于CAD平台的建筑设计工具已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建筑行业的需求,甚至成为了阻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大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综合运用可视化建模方法与面向对象仿真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可以在高性能PC上运行的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电子对抗仿真系统详细设计方案;针对可靠性、仿真软件选择、实时
在西方音乐当中有一大重要的体裁,即室内乐。室内乐是除独奏外,具有较高综合水准,鲜明个性特征的体裁,相对独奏来说,对于演奏者的音乐素养提升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一直以来室
1868年,司徒美堂(著名旅美华侨领袖,中国致公党创始人)出生在广东开平县一个贫苦家庭,6岁丧父,读了4年私塾之后,到新会县城的一个小作坊里当学徒。1880年,司徒美堂远渡重洋到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在各方面变革的发生,帮助人们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提升了人们交流的效率,改变了知识积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改变了多个领域的运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