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冷疗护理对预防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的临床效果,寻觅冷疗护理干预最适合的持续时间,探寻最有效的口腔冷疗方法,降低患者在移植过程中OM的产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口腔冷疗是否会引起腹泻等其它副作用,为建立骨髓移植病人口腔冷疗护理的临床路径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试验,研究对象为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进行首次骨髓移植,年龄为14岁以上读写能力正常并且移植前检查无溃疡、口腔感染等,移植方案为以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为基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共60名病人。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移植过程中均予每日二次口腔护理常规+漱口水漱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三组:试验组(1),试验组(2)与对照组。由于环磷酰胺输注时间为2小时,据此,试验组(1)从病人输注环磷酰胺起就给予口腔冷疗护理,直到环磷酰胺输毕停止,时长为2小时,共20例患者;由于环磷酰胺为活性代谢物,药物清除半衰期为7小时,据此,试验组(2)的口腔冷疗护理时间从开始输注环磷酰胺,直到药物代谢完毕停止,时长为7小时(包括进食、进水时间),共20例患者。对照组只予口腔护理+漱口水漱口,观察各组病人发生OM及腹泻情况,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依据WHO口腔黏膜炎评价表及口腔评价指南(OAG)评分标准,试验组(1)中病人OM的发生率为51.75%,试验组(2)中病人OM的发生率为37.75%,对照组中病人OM的发生率为66.5%。三组间移植病人OM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χ2=73.101,P<0.001),其中试验组(1)与试验组(2)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χ2=3.96,P<0.05),试验组(1)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χ2=4.276,P<0.05),试验组(2)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χ2=16.172,P<0.05)。2试验组(2)可有效控制3级及以上黏膜炎的发生,三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试验组(1)与试验组(2)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χ2=5.530,P<0.05),试验组(1)与对照组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χ2=5.188,P<0.05),试验组(2)与对照组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χ2=20.212,P<0.05)。3三组病人间发生腹泻的情况相比有明显的差异(χ2=50.955,P<0.001)。将试验组(1)与试验组(2)间、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病人产生腹泻的情况进行对比,卡方检验得出的结果表明,两两间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期间采用不同口腔冷疗持续时间对病人腹泻情况有影响,试验组病人腹泻次数明显大于对照组,据此结果可见,口腔冷疗可引起病人腹泻,且冷疗持续时间越长,腹泻频次越多。结论:1口腔冷疗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骨髓移植患者OM的产生率。同时在防治重度OM的方面,长时间冷疗护理的成效优于短时冷疗。2在口腔冷疗护理过程中,长时冷疗较短时冷疗更易引起骨髓移植病人腹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