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霉素对小鼠淋巴细胞行为及其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茴香霉素对小鼠淋巴细胞行为及其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以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建立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A)刺激下评价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和MTT法分析茴香霉素在不同剂量下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碘化丙锭染色分析茴香霉素对Con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周期变化的作用;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双染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茴香霉素对小鼠CD3~+T细胞早期及中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CD25表达的影响。用MTT法检测茴香霉素作用下淋巴细胞在单向或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的反应性、对大鼠肝癌细胞(7919)的杀伤效应以及茴香霉素对原代淋巴细胞和7919细胞系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茴香霉素对皮肤移植存活时间、迟发性超敏反应(DTH)及移植后小鼠淋巴细胞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茴香霉素浓度在0.01~0.5ng/ml时,能够增强ConA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0.5ng/ml茴香霉素促进作用最明显;1.0~25.0ng/ml茴香霉素则能抑制ConA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进一步发现,0.01~0.5ng/ml茴香霉素能够促进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周期进入G2/M期,促进PDB加Ion刺激的淋巴细胞周期进入S期:1.0~25.0ng/ml茴香霉素能使ConA或PDB加Ion刺激的淋巴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阻止其进入S期,以10.0ng/ml和25.0ng/ml茴香霉素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据此选用最佳剂量10.0ng/ml,茴香霉素能够明显抑制CD3~+T细胞表面分子CD69和CD25的表达(P均<0.01),且能抑制单向或双向MLR中淋巴细胞的反应性(P均<0.01),其抑制作用与地塞米松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茴香霉素剂量从0.1ng/ml逐渐增至100.0ng/ml,淋巴细胞对大鼠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逐渐减弱,以10.0ng/ml和100.0ng/ml剂量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P<0.01);在上述剂量下,茴香霉素对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和大鼠肝癌7919细胞系无直接细胞毒作用。体内研究进一步发现,15.0mg/kg茴香霉素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皮肤移植存活时间、抑制DTH发展及体内小鼠淋巴细胞的反应性,且上述作用明显强于环孢素A(CsA) (P<0.01或P<0.05)。结论:茴香霉素能明显抑制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周期、活化、抗原反应性和杀伤效应等,抑制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且作用优于CsA,这些发现可能为其作为新的免疫抑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1992年9月20日,西湖之声广播电台(FM105.4)正式开播,凭借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生动活泼的个性主持,历经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在激烈的电波大战中始终处于杭州地区领先地位。根据央
移动机械手(Mobile Manipulator)系统是由一个或若干个机械手固定在移动平台上构成,具有工作空间大、运动冗余度高等优点,在实现危险环境、极端环境作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显得重要。那么,如何使我国的城市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已成为理论和实践工作亟待解决,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