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貌类型的城市街道色彩规划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fa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开展,城市特色消亡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城市色彩趋同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为了重塑城市特色,很多城市开始编制城市色彩规划,可是并理想,不少色彩规划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是何原因导致城市色彩规划的失效?色彩在城市特色塑造中的作用怎样?如何构建一个可操作的色彩规划模式?   论文指出,现有以色彩为核心的色彩规划的根本缺陷,在于难以同空间紧密结合。由于色彩问题的复杂性,落实到具体地块色彩控制层面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由此构建了街道层面的色彩规划方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即:问题演进、理论基础、城市色彩空间结构体系、街道色彩规划方法建构和案例应用。   第一部分:问题研究。文章回顾了当前国内城市色彩问题产生的背景、研究的现状、相关实践案例、以及国外色彩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背景、趋势和问题,指出从空间和风貌类型的角度探讨街道色彩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色彩规划的理论基础来自5个方面:色彩基本理论、景观基本理论、建成空间理论、色彩空间理论,以及色彩活力理论。基于这些理论研究成果,论文提出了城市色彩空间魅力论。对风貌类型与空间类型、风貌类型和色彩空间魅力的关系进行了辨析。   第三部分:城市色彩空间结构体系。街道色彩规划离不开城市色彩空间结构体系的总体框架。该部分包括城市总体色彩空间结构规划、片区色彩控制和具体地块的色彩控制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不同城市风貌类型的色彩空间结构,片区色彩控制的主要规划内容。具体地块色彩控制主要体现在街道色彩规划上,在本文的后面部分专门论述。   第四部分:街道色彩规划方法建构。在明确城市风貌类型、城市色彩的空间结构,以及街道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地位之后,需要对街道色彩进行规划。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包括5个章节:   ①街道色彩评价体系。该章对街道风貌类型进行了划分,并从空间角度明确了街道风貌的物质构成要素。这是对街道色彩现状进一步分析的前提。该章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寻找街道现状色彩空间的特色与问题。主观评价:借鉴SD法,对街道色彩提出主观评价的方法和原则;客观评价:除了色彩地理学的色彩取样外,还必须对街道物质空间的客观特性进行分析。   ②街道色彩规划原则。针对不同街道风貌类型,提出了各自的街道色彩规划原则。   ③街道色彩规划方法。结合街道的空间构成要素,考虑色彩规划阶段的点、线、面的空间组织手段,分别从面状空间、线性间、节点空间、建筑高度提出解决方法,并对不同街道风貌类型对建筑色彩设计的内在要求进行了阐述。   ④街道建筑色彩与其它要素整合。简要探讨了绿化、水体、铺地、广告、街具、雕塑、夜景灯光色彩的规划要点,以及针对不同风貌类型街道的要素整合的原则和要点。   ⑤规划管治体系。该章对规划管理和管治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明确多方参与的管治模式;探讨了街道色彩规划同其它相关规划的关系;提出色彩规划的审批制度和实施制度;同时,对历史街区的管治方法进行了单独论述。   最后,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的有关街道色彩规划为例,对本文建立的规划方法进行探索应用。   本文主要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在充分考虑人的视觉和心理感知因素的前提下,基于不同的街道风貌类型的分类,结合街道空间的结构要素,建立了以“类型”导的城市街道色彩规划编制方法,以提高城市色彩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城市传统地标区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公共区域,曾具有较长期延续的历史功能并且因此而兴盛。人们对于该区域有着深刻的记忆内容和普遍的认同感,因而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城市
人文纪念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纪念性景观最为直观的表达形式,也是城市公墓体系的组成部分。人文纪念园以它特有的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文明
我国建筑在经历了膨胀式发展的浪潮之后,从大规模扩建、简单的数量扩张阶段逐渐走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质量提升与存量优化的阶段,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的建设战略需求,从最初的逐步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我国早已在1999年起就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学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2015年年底已达到大约2.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预计
窑洞建筑与木构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两个不同类别,其结构类型不同,所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分布在晋中地区的厦檐窑洞建筑,同时结合了木结构檐廊和窑洞,产生于商业发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效、节地、节能、绿色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已开通地铁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等25个城市①。轨
城市街区与山林的结合部是城市中具有特殊公共性的区域,而位于城市与山林结合部的建筑作为两者间的联系要素,其公共性的缺失及其与环境间公共性关系的断裂,常常导致城市与山林之
随着中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给学生提供人性化以及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成为了人们所重视的问题。国家通过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推行素质教育,这样在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在这一日新月异的建设过程中,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着带来了千城一面的弊端。随着祖国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