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纪念园规划方法研究——以榆林西左界人文纪念园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纪念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纪念性景观最为直观的表达形式,也是城市公墓体系的组成部分。人文纪念园以它特有的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政治面貌、人文精神与环保意识。通过精心设计的人文纪念园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本能的纪念情感,并与环境达到共鸣,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户外活动空间和旅游地,而且位于城市中的人文纪念园往往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游赏价值。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应当关注人文纪念园的设计,让她成为城市文脉和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整个城市的象征。  建设人文纪念园是现代城市殡葬服务业不断提升的需求,有利于保护和展示地域文化,园区建设基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打造,提倡文明丧葬,最终实现空间与土地资源的节约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但目前人文纪念园建设普遍面临三个问题,缺乏高品质的纪念空间,规划设计的长期滞后和厚葬背后的生态恶化。  文章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涉及人文纪念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当今人文纪念园规划建设的欠缺,进行了针对性地研究探讨。本文在讲述人文纪念园的概念、特性以及相关理论等基础研究后,就人文纪念园的空间环境营造和规划体系研究着重展开叙述。文中第4章重点阐述了人文纪念园的空间组织序列,以及园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文中第5章对规划体系作了较为全面地讲述,提炼设计要素,概括规划方法,并提出了对虚体规划与生态建设的考虑。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和国家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都会对人文纪念园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人文纪念园的规划方法既要适合于主流丧葬观,又要有所创新,引领和谐自然的发展方向。希望文章中人文纪念园规划方法的研究能够对园区的规划建设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促进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展示,促进生态园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殡葬的实现,同时也期待人文纪念园的理论研究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迈上新台阶。  
其他文献
商业是带动城镇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城镇商业空间作为城镇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镇发展和乡镇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城镇
随着2015年10月30日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标志着我国大数据的发展进入规模推广阶段。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将会成为研究关注的新
新城规划建设活动在世界许多国家盛行已久。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也试图通过建设新城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用以解决大城市人口膨胀和产业转移的难题。在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已
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大多注重物质性与经济性,盲目地大拆大建、模仿跟风,致使城市形象趋同、城市个性缺失,可识别性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地
公共空间中的交往活动既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又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空间条件不能决定交往活动的发生,却在很大程度上起促进作用。一些经典的空间现象引发了人们自然的停留交往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天然资源宝库和生存环境。湿地广泛的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自然地带。湿地被称作“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发源地”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环境生
住房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房地产市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民生问题。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的社会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日益恶化,气候变异、灾害频发、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而且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 
学位
城市传统地标区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公共区域,曾具有较长期延续的历史功能并且因此而兴盛。人们对于该区域有着深刻的记忆内容和普遍的认同感,因而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