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3年我国发起志愿者行动以来,我国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涉及的服务领域也日逐渐增多。这些有目共睹的成果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显示了志愿者服务工作取得的跨越式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应当指出的是,当前我国志愿者服务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尤以与志愿者服务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为突出,这个问题已严重地阻碍了志愿服务的开展与发展。本文以济南市最大的志愿组织“泉城义工”为例,运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以及个案研究、文献研究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进行详细研究。本文主要从志愿服务外部制度建设与内部制度建设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以内部制度建设为重点。内部制度建设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纵向制度建设包括法规制度、志愿组织管理者制度、成员招募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奖励制度、评估制度、除名制度等几个方面内容。横向制度建设主要对泉城义工对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管理制度进行说明,包括志愿前的制度建设、志愿中的制度建设以及志愿后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的分析是基于支撑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三大体系—法律体系、规范体系以及文化-认知体系,本文着重从这三个层面着手对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进行分析。这里所指的法律体系由支持志愿者服务的国家、地方所建立的法律法规所组成;规范体系则包括志愿者组织行业或部门设立的招募制度、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以及保障制度等;文化-认知体系则阐发了与志愿服务相关的一种文化解释,系指支持志愿者服务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制度。此外,本文还对当今中国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的特点与功能进行了分析,也指出了志愿服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