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喙具有采食、防卫和整理羽毛等作用,其生长发育受到遗传、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与喙相关的行为(如啄羽、啄肛等)与家禽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福利水平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皖南三黄鸡喙生长规律和上喙长转录组学情况,探索了防啄眼罩和断喙对地方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红外线断喙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1)鸡喙生长发育研究。皖南三黄鸡上喙长随着日龄增加而增长,第1~21 d日绝对生长量最大,第112 d平均上喙长为17.25 mm,von Bertalanffy模型更适合拟合皖南三黄鸡上喙长的生长曲线,皖南三黄鸡上喙长与体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鸡喙长转录组学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40日龄皖南三黄鸡长喙和短喙个体各3只进行分析,筛选到766个差异表达基因,在短喙组中631个基因表达上调,135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粘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等生物学功能,ALX1和WIF1基因可能参与鸡喙长的调控。(3)防啄眼罩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将360只皖南三黄鸡随机分为3组,第1组在63 d佩戴防啄眼罩(PAD63d),第2组77 d佩戴防啄眼罩(PAD77d),第3组为对照组。防啄眼罩对皖南三黄鸡体重、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PAD63d和PAD77d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AD63d组第63~112 d的饲料转化率低于PAD77d组和对照组(P<0.05)。PAD63d组第63~112d日均耗料量最低,PAD77d组居中,对照组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PAD63d和PAD77d组的鸡走动行为较少,休息行为较多,背部和尾部羽毛状况较好(P<0.05)。PAD77d组每日步数低于对照组(P<0.05)。第91和112 d上喙长PAD63d组最长,对照组最短(P<0.05)。(4)红外线断喙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将240只1日龄皖南三黄鸡随机分为红外线喙断喙组(IRBT)和对照组。IRBT组雏鸡第7和14d体重和22~28 d日均耗料量以及57~112 d饲料转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IRBT组第21~112 d上喙长较短(P<0.05),4周龄啄斗行为显著降低,第112 d鸡背部和尾部羽毛状况较好(P<0.05)。(5)断喙对817肉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将648只1日龄817肉鸡分为红外线断喙组(IRBT)、热刀断喙组(HBBT)和对照组(NBT)。IRBT组鸡第7~35 d体重显著低于NBT组(P<0.05),第7~49 d体重低于HBBT组(P<0.05)。与NBT组相比,IRBT组雏鸡在15~21 d日均耗料量较低,而心脏指数和胸肌L*值较高(P<0.05)。NBT组雏鸡第28和49 d上喙长最长,HBBT组居中,IRBT组最短(P<0.05)。除脾脏指数较低外,HBBT对817肉鸡的生产性能、行为、肉用性能、内脏指数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6)红外线断喙雏鸡肝脏转录组学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7日龄红外线断喙817肉鸡肝脏组织进行了分析,筛选到632个差异表达基因,在IRBT组中289个基因表达上调,343个基因表达下调。ADH6、CYP11A1、CHRM3、SLC15A1、FBP2、FABP2、PCK1、MGAM、THRSP、CETP、PPP1R3G、ADIPOQ、ACACB、ABHD6、CCK等基因参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代谢调控,FGF13和FOS基因参与体重发育调控,PTCHD1基因参与行为调控,CCL4、CCR8、CCL19、STAT1和SOCS3等基因参与免疫系统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