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红楝和海木枝叶利用不同极性溶剂选择性提取分离,对各个部分以菜青虫、稻飞虱、黄曲条跳甲为试虫进行触杀、忌避和拒食等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氯仿萃取部分活性最高。红楝氯仿部分对稻飞虱的24小时忌避率为93.8%;海木氯仿部分对菜青虫的拒食率为97.7%,对黄曲条跳甲的24小时触杀率为89.38%,与各组分相比差异显著。其中红楝氯仿部分的6号组分对菜青虫的拒食率为60.9%。记录了各个生测过程中试虫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氯仿萃取物对试虫有显著影响。基于对试虫中毒症状的观察结果,初步研究了活性组分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用浸虫法处理菜青虫24小时后,处理试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为: 1.0622mmol/min/mg(海木1000倍液)、1.2496 mmol/min/mg(海木500倍液)低于对照的2.1061 mmol/min/mg;0.0121 mmol/min/mg(红楝500倍液)低于对照的0.0387 mmol/min/mg,说明两种植物的氯仿萃取物对菜青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2)用喂毒法处理菜青虫24小时后,试虫体内蛋白酶活性为:12.44μg/mg/min(海木组)高于对照的9.667μg/mg/min;2.8618μg/mg/min(红楝组)低于对照的3.6748μg/mg/min,但48小时后红楝组的则开始上升(2.8374μg/mg/min)并高于对照(2.3984μg/mg/min)。(3)萃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的呼吸强度的测定结果显示,试虫在处理后即出现呼吸强度降低的现象。根据测定的生物活性结果,我们着重对红楝的氯仿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跟踪分离。并从该部位中分离得到一个倍半萜化合物,经过详细的光谱学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