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合指数十年“零涨幅”因素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中国资本市场最热的议题是上证综指“十年零涨幅”,2001年6月13日,上证指数收盘价到达阶段高点2242点,而十年后的2011年12月30日,上证收盘2199点,面对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GDP从2001年的109655亿元攀升至2011年的471564亿元,涨幅4.3倍,而本应与经济共成长的股票市场却止步不前,令投资者不平,令管理层困惑。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也曾出现股指“十年零涨幅”的现象,但其规律是,前期高点是由于经济泡沫累计所致,而后期低点是去泡沫化后经济低迷所致,一高一低构成了零涨幅,而我国的情况有所不同。   本文针对此种情况,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了上证综合指数缓涨的因素,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上证指数的走势与GDP指数是正相关且重心是逐步上移的,01年高点和07年高点是与经济发展严重偏离的,即泡沫化严重,05年、08年和11年出现短暂偏离,最终得以回归,那么在可以预见的2012年,A股有望重返3000点上方。过去十年,A股市场发展的体现之一是上证指数的质量和含金量逐步提升。从长远跨度来讲,股市随着货币量扩容而扩容,但短期的M2增速快慢与否对A股缺乏绝对影响,这种现象主要是资金流动性造成的,就短期看,货币在不同领域间的流动性对股市短期影响更为显著。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看,上证综指之所以与深证综指走势有所差异,主要是几点因素构成,一是大盘股集中在06-07股市泡沫期发行,发行价过高和去泡沫化过程令上证承压。二是上交所由于历史成因问题,解禁股量大且多发生在股市泡沫期,成为制约指数的另一因素。三是两个交易所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不同以及行业发展周期导致的盈利差异。四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货币紧缩导致了市场增量资金不足,存量资金倾向流入中小市值股票,导致深证较上证出现溢价。本文在对过往十年行情分析的基础上,也对未来股票市场发展进行展望,如果按照11年底2200点位置起始,十二五末期,上证综指将升至3900点到4400点之间,如果按照11年底“合理点位”2800起始,十二五末期,上证综指将升至4900点到5600点之间。
其他文献
近几年,继“房奴”之后“孩奴”现象在我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生养一个孩子的开销巨大,给家庭带来较沉重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夫妻决定不要孩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向前不断推进,集聚效应使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开始大量出现,城市群的经济带头和发动机作用日益彰显,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大都市圈或城市群已成为代表一个国
目前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一种降低企业委托----代理成本的长效激励机制,最终目标是带来企业的业绩增长。股权激励机制已经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我国也从20世纪90年代开
形式背景是形式概念分析中数据的基本表达形式,它表征了对象与属性之间的二元关系.而决策形式背景是把一般意义下的形式背景的属性集分为条件属性与决策属性两部分,在此基础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保险业的非诚信问题同样突出,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的形象,成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