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甘肃酒泉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纪录片《敦煌伎乐天》的前四集为素材进行的模拟同声传译的实践报告。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让敦煌这座丝路上的文化古城再次受到人们的注目。纪录片《敦煌伎乐天》为大众了解敦煌、感受敦煌的独特魅力以及见证“丝绸之路”民族往来的历史盛况提供了直观的文化支撑。以往的纪录片多是从宏观角度介绍敦煌,而《敦煌伎乐天》则另辟蹊径,主要从敦煌的音乐与舞蹈这一角度展现了敦煌的魅力与价值。目前,这部纪录片还没有同步的日语字幕,针对这一缺失,笔者以该纪录片的前四集为素材进行中译日模拟有稿同传,来探讨文化类纪录片的翻译策略。这四集分别是《飞天伎乐》、《反弹琵琶》、《胡风唐韵》和《仙乐飘飘》。分别讲述了飞天的诞生与发展,反弹琵琶这一舞姿造型对当代舞蹈的影响,介绍了风靡盛唐时期的胡旋舞、西凉乐以及敦煌壁画中的古乐器。本实践报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实践任务描述,介绍了实践任务背景、实践任务内容和纪录片语言特点,并且明确了需要再现原语文化特色和信息这一翻译原则。第二章是实践活动过程,包括译前准备、术语总结和实践进行阶段。在译前准备中,笔者事先查询了有关敦煌乐舞的资料,进行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储备。第三章分别从四字词、古诗文和口语会话这三个角度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词汇与句子作分析案例,阐明了纪录片的翻译技巧与方法。第四章笔者对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根据本次模拟同声传译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自己在翻译实践中的收获与不足。并针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日后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