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政府和市场很难应对需求变化的社会现实。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很难触及到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赢利组织在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即使培养了一定的社会服务理念,也很难克服自身追逐利益的私欲,难以承担社会公益服务的重任。因此,非赢利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政府和赢利组织的组织职能,转移、缩小、消化了政府和赢利组织无法解决的诸多社会问题,保持社会平稳、和谐地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非赢利组织的发展受到外部环境状况与内部治理水平的双重限制,造成组织资源获取的不畅,导致许多非赢利组织走向衰亡。一方面,非赢利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可能脱离外部的制度环境孤立存在,有赖于良好的治理环境来确保其肌体的健康,因而需要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非赢利组织的社会资源获取与组织自身具有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组织内部的治理格局及其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非赢利组织的治理状况,决定着组织的资源获取通道的顺畅。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从资源依赖的视角,剖析讨论非赢利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资源获取能力的影响。研究的重点是凭借三种不同类型的非赢利组织的个案研究,来解析我国在现有的国情下,非赢利组织如何适应外部环境调整内部治理结构以有效地获取资源。在篇章结构的安排上,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个案的介绍。在系统梳理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就是运用资源依赖理论分别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的非赢利组织资源依赖结构关系,着重分析组织的治理结构对组织资源获取、组织效力的能动作用,比较三种类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宗教背景)的非赢利组织的组织治理结构,并比较它们资源获取方式的不同。第二章在理论回顾的梳理下,介绍本文的主要理论工具资源依赖理论,并运用资源依赖理论及相关理论,力图清晰的表明非赢利组织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求资源获取的治理框架。第三章在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以所选择的三个个案为重点分析对象,着重分析各非赢利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对组织资源获取的推动作用,以及组织是如何获取核心资源的。当然也涉及到各非赢利组织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主要是在第二、三章的论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发现,明确非赢利组织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结构、资源获取方式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目前非赢利组织发展的现状,提出若干建议。总之,本研究在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合理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探讨了非赢利组织的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结构、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着重强调了内部治理结构对非赢利组织资源获取的贡献,为非赢利组织资源获取的良性循环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