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视角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多视角视频应用涌现出来,对于一些新兴的应用,如智能手机视频通信,多视角视频监控系统等,传统的多视角视频编码(MVC)技术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DMVC)的提出为上述应用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其编码低复杂度、各视角无需通信的特点,大大降低了终端采集设备的成本消耗,同时分布式编码理论证明了采用这种独立编码联合解码的方式,同样能达到传统视频编码的压缩效率。近年来,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也逐渐成为多视角视频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研究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论文通过充分的调研,分析以及对现有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框架的改进,旨在设计出一系列新颖的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框架,既要实现压缩性能上的提升,又要保证较低的编码复杂度。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在于:1.提出了改进的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框架。在现有的基于LDPC码的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框架上进行了改进,并且为了满足当今3DTV的应用需求,在编码结构中还加入了深度序列。在编码端,引入了低计算复杂度的块模式分类器,有效的获取了时间轴上的帧间统计相关性;在解码端,运用3D投影和运动矢量校正技术进一步的挖掘多视角视频序列的相关性,并提出了一套高质量的边信息生成和融合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的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框架与现有的多视角视频编码框架相比,在边信息生成质量和率失真性能上均有显著的提升。2.提出了基于压缩传感技术的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框架。由于压缩传感技术与分布式编码具有天然的共通性,本文利用压缩传感技术来实现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在发送端,为了充分利用采样资源,节省传输的采样码率,设计了基于块的自适应采样率分配算法。各块利用分配到的采样资源对视频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息发送给接收端。在接收端,首先通过有效利用多视角视频序列间的相关性生成出冗余字典基和边信息。然后,求解一个引入边信息约束的压缩传感优化问题,获得重建帧。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的各项创新技术对重建性能的提升均有显著的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最具潜力与活力的新兴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新闻热点的重要载体。为了及时了解网
随着下一代光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突发交换(OBS)技术作为当前系统条件下可行的一种方案,是一种粒度基于光电路交换(OCS)和光分组交换(OPS)之间的技术。它兼有OCS和OPS的优点,
光纤通信中波分复用(WDM)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通信网络提供了巨大带宽,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使网络的信息瓶颈从信息传输环节转移到了交换节点上,光分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各种基于不同接入技术和方案的通信网络不断涌现。多种不同制式的网络对于用户通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迫切需要新一代的提供普遍服务的泛在网络的出现。异构
近年来无线通信频率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因其抗符号干扰能力强、频带利用率高以及成本低、结构简单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十分广泛。然而OF
MIMO技术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带宽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信道容量,满足下一代移动通信的高速传输要求;其空时编码技术能够提供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智能天线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支持视频流等多种业务,为了利用数据业务的突发特性,获得统计复用增益,LTE系统取消了电路交换域,所有业务均由分组交换域承载。无线信道的易错
量子密码是密码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量子信息中最值得关注的一项应用。随着人类计算能力的飞速提高,特别是量子并行算法的提出,基于计算复杂性假设的经典密码体制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业务需求越来越复杂,对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也越发意义匪浅。然而传统的网络架构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网络应用的需求,更无法完美实现资源的调度与交易
RFID技术,作为一种通过无线电磁波实现通讯的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供应链管理等各种领域。而在部队武器弹药库管理中,普遍存在数据采集不准确、自动化程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