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与智能天线空间共融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MO技术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带宽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信道容量,满足下一代移动通信的高速传输要求;其空时编码技术能够提供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智能天线技术能够将同一时域、频域和码域的用户区分开,减少接收端的多址干扰,增加小区用户容量;其波束形成技术又能够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窄带波束,让用户只接收自己需要的有用信号,提高了通信质量并增加基站的覆盖范围。在频带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这两种技术对于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将这两种技术有效的结合使用成为研究的热点。   从原理上分析,MIMO的空时编码技术需要利用自然界无线传播环境中的独立多径信号来实现;而智能天线的波束形成技术则要求各个阵元接收信号的包络相同,即高度相关。两者从实现的角度来说,是相互矛盾的。针对这两种技术在空间分布两难的情况,为充分发挥MIMO带来的分集/编码增益和智能天线的阵列增益,本文给出一种采用分布式空间布局结构方法。该方法在MIMO技术基础上增添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弥补了MIMO技术在空间相关性时的性能损失,使得对天线阵的设计更小型化。   本论文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从信道容量和系统误码率两个方面,对MIMO技术在空间相关与非相关情况下进行对比,突出MIMO技术在具有空间相关时性能的损失。第二,从上行波达角估计和下行波束形成两个方面,对智能天线技术在阵元相关性高和低两种情况下进行对比,突出智能天线技术在相关性较低情况下性能的损失。第三,总结两种技术在空间上的矛盾性并分析两者结合的可行性,然后给出一种分布式空间融合方法,分别从信道容量、系统误码率、基站覆盖范围、小区容量以及天线阵空间体积五个方面与常规的MIMO和智能天线技术进行对比,突出了融合方法的性能优势和空间优势,并且使多天线阵小型化设计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是一种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作为一种信道编码,它的误码性能逼近香农限,具有更好的纠错性能,结构灵活,译码复杂度
除信道环境和终端性能外,无线资源管理也是影响TD-HSUPA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该技术包括功率控制、切换控制、负载控制、呼叫接纳控制、分组调度和移动性管理等。其中,功率控制
脑-机接口技术[1](Brain-Computer Interfaces,BCI)作为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人机交互技术,它的特点是不依赖于肌肉、大脑外周神经、骨骼等人体正常的输出形式,直接由大脑信号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的焦点之一,已经被大量应用于现有的商用通信网络中。H.248协议和SIP协议同为软交换网络的两大核心协议,已成为电信领域的研究热点。H.248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集群通信也向着业务宽带化和业务定制化的趋势发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既有快速、高效的接入方式,还可以灵活承载
随着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最具潜力与活力的新兴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新闻热点的重要载体。为了及时了解网
随着下一代光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突发交换(OBS)技术作为当前系统条件下可行的一种方案,是一种粒度基于光电路交换(OCS)和光分组交换(OPS)之间的技术。它兼有OCS和OPS的优点,
光纤通信中波分复用(WDM)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通信网络提供了巨大带宽,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使网络的信息瓶颈从信息传输环节转移到了交换节点上,光分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各种基于不同接入技术和方案的通信网络不断涌现。多种不同制式的网络对于用户通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迫切需要新一代的提供普遍服务的泛在网络的出现。异构
近年来无线通信频率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因其抗符号干扰能力强、频带利用率高以及成本低、结构简单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十分广泛。然而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