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研制及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聚合物(HPAM)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聚合物在注入过程因剪切而降解,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损失严重;另外地层中水的矿化度造成的盐敏效应也使聚合物溶液的有效粘度降低,难以形成有效的驱油段塞,影响了驱油效果.为此开展了交联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研制,通过在聚合物溶液中添加缓交联的交联剂,在地层深处形成弱凝胶体系,靠其高粘度及良好的弹性,使后续注入溶液转向进入油层弱水洗或未水洗部位进而扩大波及体积;与单纯的聚合物溶液相比,凝胶的形成提高了体系的抗盐性,因此,可以得到更好的驱油效果.根据矿场使用的聚合物类型,成功地研制了XL-Ⅲ系列交联剂,得到了交联体系配方组成,交联剂使用浓度为300-700mg/L,聚合物使用浓度为1000-2000mg/L;当交联剂浓度为300mg/L时即可产生交联增粘,随交联剂的浓度的增高,交联增粘可达几十倍.并对聚合物外加剂、细菌、溶解氧、PH值等因素对交联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交联体系的交联机理,交联体系结构可能存在分子间交联和分子内交联两种形式,聚合物高浓度时以分子间交联为主,聚合物低浓度时以分子内交联为主.评价了温度、矿化度、固液比、热稳定性、交联后剪切、剪切恢复的变化下该体系性能,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交联反应速度加快,交联时间缩短,交联体系较快增粘;在实验的矿化度50,000-80,000mg/L范围内,矿化度对交联体系交联后粘度影响不十分明显,交联粘度迅速增长时间也均在2.5h左右;油砂对交联体系的交联具有一定的影响,加入油砂的体系的粘度明显低于不加油砂体系;交联体系的稳定性明显增强,交联体系在热老化80天后,80℃交联体系粘度保留率大于60﹪,而聚合物溶液小于10﹪,交联体系的热稳定性明显好于单纯聚合物,其粘度是聚合物的30多倍;交联体系具有一定的抗剪切能力,且在剪切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恢复,实验聚合物经剪切保留率约30﹪,此保留率下可以观察到凝胶体系的恢复,恢复180h后,AX-73聚合物样品粘度恢复率为72.3﹪.利用XL-Ⅲ形成的体系进行了室内物模驱油实验和孤岛油田渤19块矿场交联聚合物驱油试验,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驱油可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对于一个喜欢旅行的人来说,哪怕只有几天的假期,也不会轻易放过。即兴杭州一游,一不小心赶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时髦。往返4 日, 实则两日而已,无论如何都难尽览杭州之美,最终决定只玩西湖,放弃景点,独自沿着湖边漫步,慢慢去领略西湖的美。  然而恰恰是这种不经意的、漫无目的的闲逛,一路的点点滴滴,渐渐地汇聚到一起,在脑海中呈现出了杭州的美、杭州的韵。才忽然间发现: 其实,这些年来,我错失或误解了中国文化的精
类水滑石(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s,简称HTlc)是一类荷永久正电荷的新型无机材料,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类水滑石/蒙脱土(Montmorillonirte,简称MT)分散体系因其具有独特
NAD(P)H是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辅酶.辅酶NAD(P)H模型化合物和各种底物之间还原反应的机理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广泛的研究.该论文工作正是围绕辅酶
氮丙啶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中间体,可以用来制备多种杂环化合物,一般用来合成五元杂环化合物,但用未活化氮丙啶为底物来合成多取代的吗啉衍生物却鲜有报道。本文简单概述了近些年氮丙啶和吗啉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在合成药物领域的广泛用处。本论文基于经过设计的氮丙啶为核心,以芳烃-3-氯丙酮为原料,经过α-溴代、氮丙啶化、还原、烯丙基化、区域选择性开环、碘环化反应和水解合成了14个新型2,3,4,5-四取代吗啉衍生物
胆汁酸分子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手性、面的两亲性和自组装能力等性质及它们的易得性和实用性已引起许多研究组的广泛兴趣.目前他们主要是将胆汁酸引入到聚合物中去,希望保
碳点或碳量子点,包括石墨烯量子点、碳纳米点和聚合物量子点,是一种近球形结构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诸多独特的发光性能,包括发光稳定、耐光漂白、荧光发射可调谐、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碳点已在诸如生物成像、化学传感、纳米药物、光催化等领域得以成功应用。本论文主要针对碳纳米点的绿色合成和分析传感应用,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以丝氨酸、聚乙二醇600和丙三醇为原料微波辅助合成碳纳米点1,以柠檬酸
该文成功合成了四种亚钴Schiff碱配合物:N,N-双(2-羟基-3,5-二甲基苯甲叉基)邻苯二胺合钴(Ⅱ),N,N-双(2-羟基苯甲叉基)邻苯二胺合钴(Ⅱ),N,N-双(2-羟基苯甲叉基)-1,3-丙二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