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观念的裂变与重构——199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学转型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代初期,受中国社会结构根本性变革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也发生了重大转型。从作家的创作心态、文学的生产机制、文学的审美观念到读者的阅读趣味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调整。这场影响深远的文学变革,不仅有力地打破了1980年代文学一体化的非常局面,建立起一系列崭新的美学规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1990年代中期之后的文学的基本面貌,并预示了文学在将来可能的发展向度。为了详细、系统地对1990初期的文学转型作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首先,论文对转型时期的文人心态、市场化语境下的审美变迁、1990年代初期的文学生产三个方面进行了爬梳和清理,认为正是在上述几个核心要素的共同作用下,1990年代初期的文学转型才最终得以发生。在廓清了文学转型的大致背景及基本原因之后,文章接下来论述了1990年代初期几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如“新写实小说”、“无聊派文学”、“先锋文学的转型”等,对每一种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文本特征、意义和局限进行了仔细分析,认为纯文学内部的分裂态势是1990年代初期文学走向多元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其次,论文对1990年代初期文学趣味的转移现象进行了探讨。由于时代语境的巨大变化,1990年代初期的文学趣味产生了明显偏移。大众趣味(尚奇、尚俗、娱乐化、轻松化)取代正统趣味(如英雄崇拜)、精英趣味(如文学实验)成为文学的主导潮流。论文有意选取了怀旧文学、新历史小说、文化大散文作为主要的阐述对象,反映出此时期文学趣味向历史这一维度偏移的事实。并对这些文学现象在1990年代初期出现的复杂原因、文本特征、文学价值和存在的局限性作了具体分析。再次,论文从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出发,对1990年代初期的文学批评进行了考察。论文分别讨论了对“王朔现象”和“《废都》风波”的批评、人文精神论争、1990年代初期的文学批评转向三个重要问题。认为1990年代初期的文学批评存在着非学理化、批评标准单一和批评标准错位等问题,并希望能重建批评秩序。论文最后对1990年代中期后的文学趋势、文学的消费特征、文学批评的现状作了一个大致的描述与分析。认为1990年代中期后的中国文学在创作手法、美学观念、话语形态等诸多方面都是对1990年代初期文学的承续和深化,它充分地证明了1990年代初期的文学转型对后来的整个文学场域产生了重要的制约作用。  通过对整个1990年代文学的考察与分析,本文最终认为1990年代初期的文学转型并不是一种根本意义上的断裂,而是一种承续中的发展,它具体表现为渐变与突变的统一。转型之后的中国文学逐步确立了新的美学规范,并对1990年代中期之后的文学产生着持续性影响,它所具有的重要文学史意义将是不可忽略的。
其他文献
《中庸》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对其的翻译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本文以新教传教士理雅各、本国学者辜鸿铭及西方哲学家安乐哲三个代表性英译本为分析对象,通过比较三个译本对
继“根弗”(SAM-6)中程防空导弹系统的四个系列后,1972年苏联开始研制在低空和中空具有拦截目标速度为830 m/s、距离为30 km,并具有反战术地地导弹能力的“布克”系统(北约命名为
被称为“鬼才”的蒂姆·伯顿是当代美国好莱坞一位特殊的电影人,他出身于好莱坞,但是他的电影却经常背离当代好莱坞的常规模式,具有丰富的独特性。首先,蒂姆·伯顿电影中的核心角
学位
目的家庭中的父母和学校的教师构成了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支持系统,运用格林模式对这一系统中的主要成员的健康行为和心理行为进行诊断与干预。方法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调查表对
京西石景山区模式口北的山坡上,古刹法海禅寺就坐落在这里.多年来,该寺因其规模宏伟和建筑格局严谨而远近闻名,又因寺内大雄宝殿里的大型明代壁画和四柏一孔石桥而享誉中外.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为深入研究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中有机物贡献的特点,用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对小麦和苜蓿根际土及二者交界地中提出的可溶有机物采用了GC/MS分析测定。从样品的非极性馏分中
性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欲望,但是“性”不仅仅是人的自然属性和原始冲动,它还延伸到文化领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性”作为个体的人的实践基础,一方面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