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植茶地土壤团聚体磷组分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s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形态的磷素之间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其有效性各异,团聚体粒径大小影响着磷素的分布,故研究川西低山丘陵区退耕植茶地土壤团聚体磷组分的变化对认识退耕植茶地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磷素肥力的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不同年限的退耕植茶地(2-3年、9-10年、16-17年)为研究对象,选取相邻撂荒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退耕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磷组分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各粒径团聚体中磷组分的储量,以期从土壤团聚体角度揭示磷组分对退耕植茶的响应特征,为评价退耕植茶过程中土壤磷素肥力的演变及退耕植茶措施的综合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干筛处理下,各样地均以>2mm粒径团聚体为主,达69%以上,5-2 mm团聚体含量次之,<0.25 mm团聚体含量最少,占0.80%-5.46%。湿筛处理下,撂荒地(CK)、退耕植茶2-3年(RT2-3)和退耕植茶9-10年(RT9-10)均以0.5-0.25mm粒径含量最多,占26.55%-33.34%,2-1 mm粒径含量最少,占8.74%-9.92%;退耕植茶16-17 年(RT16-17),0.5-0.25 mm、1-0.5 mm和>5 mm含量最多,<0.25 mm含量最少。各样地微团聚体以250-50μ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最多,占69.46%-76.11%,<1μ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少,占2.09%-2.86%。与撂荒地相比,>5mm非水稳性团聚体、RT9-10 土壤>2 mm和RT16-17 土壤>0.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及250-50 μm粒径的微团聚体含量增加。随着退耕植茶年限的延长,>5 mm粒径非水稳性团聚体、>1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250-50 μ粒径微团聚体含量增加。(2)非水稳性团聚体中Fe-P、Ca-P、中活性有机磷主要分布于<0.25mm粒径团聚体中,分别为 91.40-278.77 mg/kg、12.12-56.95 mg/kg 和 97.80-313.29 mg/kg;Al-P、活性有机磷主要分布于<1mm粒径团聚体中,显著高于其他粒径团聚体;撂荒地O-P主要存在于>1 mm和<0.25 mm粒径团聚体中,而退耕植茶地O-P则主要存在于<2mm粒径团聚体中;中稳性有机磷在撂荒地中分布均匀,在退耕植茶地中主要分布于5-2mm和<0.5 mm粒径团聚体中,高稳性有机磷在>2 mm粒径团聚体中含量最高,为22.84mg/kg-32.40 mg/kg。与撂荒地相比,退耕植茶地中O-P、中稳性有机磷含量降低,且随着退耕植茶年限的延长,各粒径团聚体中O-P、Ca-P、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均有所降低,而Al-P、Fe-P含量增加。20-40 cm 土层各磷组分的含量较0-20cm土层低,其变化规律与0-20 cm土层相似。(3)水稳性团聚体中Al-P主要分布于<1 mm粒径团聚体中,为4.26-154.65 mg/kg;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主要分布于<0.5 mm粒径团聚体中,分别为4.69-11.64 mg/kg和3.16-57.50 mg/kg;Fe-P、高稳性有机磷主要分布于>2 mm粒径团聚体中;中活性有机磷主要分布于>5 mm粒径团聚体中,为102.55-239.12 mg/kg;O-P分布较为均匀。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各有机磷组分的分布规律相似。与撂荒地相比,退耕植茶地Al-P、Fe-P、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增加,RT16-17两个土层O-P、中稳性有机磷含量降低。随着退耕植茶年限的延长,两个土层Al-P、Fe-P、中活性有机磷含量逐渐增加,而RT16-17中稳性有机磷和O-P含量降低。20-40 cm土层各磷组分的含量较0-20 cm 土层低。(4)微团聚中Al-P、Fe-P、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主要存在于<1μm粒径的团聚体中;O-P主要存在于5-1μm和<1 μm粒径团聚体中;Ca-P主要存在于250-50μm和<1 μm粒径团聚体中;中稳性有机磷分布较为均匀。与撂荒地相比,RT9-10和RT16-17年Al-P、Fe-P、中活性有机磷含量显著增加,而RT16-17年O-P、中稳性有机磷含量降低。随着退耕植茶年限的延长,Al-P、Fe-P、Ca-P、中活性有机磷含量逐渐增加,O-P、中稳性有机磷含量降低。20-40cm土层各磷组分的含量较0-20 cm 土层低,其变化规律与0-20 cm 土层相似。(5)非水稳性团聚体各磷组分储量均在>5 mm粒径团聚体最高;水稳性团聚体各磷组分储量均在0.5-0.25mm粒径团聚体最高;微团聚体各磷组分储量均在250-50μm粒径团聚体最高。RT16-17 土壤>5 mm粒径非水稳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各磷组分的储量增加。储量的变化与团聚体的分布表现出一致的规律。20-40cm土层各磷组分储量较0-20 cm 土层低,其变化规律与0-20 cm 土层相似。
其他文献
职工文体活动不仅是工会的主要工作,能对职工思想政治进行提高,也是检验企业文化建设是否完善合理的重要部分。加大职工文体活动不但能使员工素质得到提高,展示团结合作的精
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下,共青团中央开展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试点工作。在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核心要义把握以及实践探索的基础上,
目的:以油酰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分别以槲皮素和紫杉醇为模型药物,构建槲皮素/油酰壳聚糖纳米粒和紫杉醇/油酰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其理化特性及肺急性毒性。并进一步用喷雾干燥法
为筛选出适宜稻鱼共生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引进甬优15、华浙优1号、中浙优8号等共10个杂交水稻品种,并在稻鱼共生系统下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稻曲病抗性及品质进行了
利用1s-dyna3d软件分析了08AL材料在CA488发动机油底壳的一次拉延成形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具体措施.模拟了这种材料调整方案的一次拉延成形,得出了采用08AL板料冲压
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模糊熵和集成学习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时间序列分解成相对简单的分量。为了避免分量数量过多
研究了焊接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3个因素对7A52光纤激光焊焊缝气孔率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较优焊接工艺。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对预测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确定各因素
CCL28,又称为粘膜相关上皮趋化因子(mucosae-associated epithelia chemokine,MEC),是在2000年发现的一种CC家族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在基因定位、蛋白质序列上有其独特性,
本文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阐述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模式的内涵,分析了这种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大
研究了代谢调节产物(NaCl)浓度积累对生物法降解二氯甲烷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菌(GD11)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摇瓶试验中NaCl对二氯甲烷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