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事业在国家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是社会各界对教育地位的高度肯定。而教师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者,在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正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基础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荆州市农村教师队伍人数众多、规模庞大,有近5万人,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决定着荆州市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全市教育整体质量,决定着荆州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因此,研究荆州市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荆州市农村教师队伍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荆州市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灵、待遇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本文试着通过对荆州市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调研和了解,提出了荆州市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荆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荆州市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学科结构失衡、年龄结构偏老、学历结构欠佳、专业素质不高等方面。第三部分:荆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所存问题的成因。在探寻了问题的成因,主要经费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合理流通不畅和教育培训无效等。第四部分:荆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提出了加强荆州市农村中小学师资建设的三大对策,包括落实待遇、深化改革和加强培训等。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第六部分:参考文献及附录等。研究认为:(1)荆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教师学段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工作负担、培训经费、职称评审、生活环境影令教师生存状态堪忧;教师师资补充机制不够完善,存在不能及时增编,编制僵化有编不能进,进编后手续难办,代课教师尾大不掉等问题。(2)荆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所存问题的成因是:一是由于中央教育经费投入不够,地方财政可支付能力不足,生均教育投入不一的原因导致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二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和教育资源区域分配不均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三是由于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教师流动机制不畅通、城乡教师难以实现共享造成教师编制管理严重滞后;四是由于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机制短缺,培训基地短缺造成教师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处于空化状态。(3)荆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是:一是通过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切实维护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着力保障农村教师合法权益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地位与待遇;二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标准和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改革,建立完善科学的师资管理体制;三是通过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加强培训制度管理,加大培训模式研究等手段逐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4)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启示:从现实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从历史看,主要由于经费投入、人事编制、教师培训等原因所造成;从未来看,急需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深化教师制度改革和加强教师培训等;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等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现实问题。当前,各地虽在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作为教育均衡发展晴雨表的择校热现象并未骤然降温。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师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因为择名校的背后实为择名师。师资强弱差别既是教育不均衡的表现,又是教育不均衡的推手,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瓶颈。只有加强师资建设,解决师资问题,才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化解社会反响强烈的择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