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本质是技术进步引起其偏向要素相对边际产出的增加,同时获得相应更高的报酬,进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回顾已有文献发现,技术进步在理论研究和估计方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中性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等技术进步类型的研究基础上,技术进步偏向性逐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多数学者认为目前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更多是偏向于资本或技能型劳动要素的,那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是相同的吗?另一方面,技术进步的偏向性问题也被引入分析经济增长、要素资源配置、就业结构、技能溢价等主要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是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成为研究的焦点。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或偏向于技能型劳动要素是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或技能溢价的原因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分析研究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收入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梳理技术进步和要素收入分配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多部门经济数理模型,区分资本与劳动、技能与非技能型劳动力两组生产要素,进而分析技术进步偏向性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形成机制,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在实证分析中,首先根据已构建的理论模型设计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指数,用以估计美国的技术进步偏向性特征,并测度资本与劳动要素、技能与非技能型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格局,再基于结构分解法构建费雪指数分别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资本与劳动、技能与非技能型劳动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关系。最后将以上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考察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型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并将美国和中国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希望通过对美国技术进步偏向性及要素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能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有效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经过对技术进步研究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发现研究学者从中性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进步偏向性等不同视角进行分类研究,而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存在、偏向的程度以及影响作用等内容都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技术进步偏向性的理论研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技术进步偏向性概念的提出,但该观点因缺乏微观基础而受到批判和质疑。第二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通过创新可能性前沿的引入而使技术进步偏向性问题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并深入研究引致技术创新以及技术进步偏向性问题。但由于微观基础的匮乏、对中性技术进步的推崇、“Kaldor事实”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等原因,技术进步偏向性问题仍未受到足够重视。第三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Acemoglu的系列研究为技术进步偏向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微观基础,也能够解释对‘’Kaldor事实”的违背和技能溢价的现象,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第二,技术进步不仅存在偏向性特征,还具有不同偏向性类型。其中,技术进步的相对偏向性和绝对偏向性分别反映了技术进步的偏向性特征对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的相对值和水平值的影响。而强弱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区别则在于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供给作用传导方面的差异,是考虑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对要素边际产出作用是否能够超过要素供给变化对它的作用。第三,在资本与劳动要素的技术进步内生化模型表明,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最终会导致资本相对于劳动要素边际产出的增加,且技术进步是偏向于丰富要素的。无论生产要素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资本与劳动要素相对供给的增加都会通过影响相对技术的变动而导致其相对边际产出得到提高。在技能与非技能型劳动要素之间,当两类劳动要素相互替代且替代弹性足够大时,要素相对供给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则会导致相对报酬和收入份额的提高。第四,针对资本与劳动要素,结合1971-2011年美国的相关数据,发现在不同要素替代弹性的条件下,美国技术进步总体呈资本偏向性特征,技术进步朝向有利于提高资本要素的相对边际产出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资本与劳动要素的相对收入份额,这与美国资本与劳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是一致的。美国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性特征显示,在替代弹性的不同取值下,2000-2013年美国技术进步总体上是偏向于技能型劳动要素的。同时存在技能溢价,且可能随着技术进步偏向技能型劳动程度的加深,技能溢价也得到不断深化,技能与非技能型劳动要素的相对收入份额也得到一定的增加。而中国分别在1978-2011年和2000-2011年两个观测时期内总体上也呈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第五,通过对美国和中国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测算,两国的资本要素收入份额都有增长的趋势,但不同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美国劳动收入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中占比较大。另一方面,经过对比可知,美国的资本收入水平和劳动收入水平整体都是高于中国的,且差距不断加大,仅在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之后,中美两国的要素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而在技能与非技能型劳动要素的考察发现,中美两国劳动要素的相对收入份额在波动中均呈上升态势,但前者缓慢而后者陡峭,同时两国的技能型劳动收入均高于各自的非技能劳动收入,且存在技能溢价。第六,利用结构分解方法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对不同要素收入分配的贡献作用。其中,美国技术进步偏向性特征对资本与劳动、技能与非技能型劳动要素的相对收入份额变化的贡献始终都是呈现正向的贡献作用,即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会有利于提高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收入份额,技能偏向性则有利于提高技能型劳动相对收入份额。而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同样对要素收入分配份额有着正向的贡献作用,但各个时期技术进步偏向性特征对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动影响与美国有较大差别。综合说明,在美国和中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或技能偏向都有利于提高资本要素或技能型劳动要素的收入份额,且技术进步偏向型的贡献不断增强。
其他文献
<正>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青岩古镇在历史上是交通通道,又是兵家要地。原为土城,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多次整修
期刊
三公消费的限制、雾霾环保的压力、行业监管的紧缩、拒放烟花的强烈民意表达……如今的花炮行业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生存危机。在对未来的选择面前,花炮行业显然面临着共同的
20世纪70年代初,外语教学法研究停滞不前以及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促使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在此背景下,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赫然登上
<正>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湾省台中市去世,出殡队伍长达一公里,与当年蒋氏父子去世时的送葬队伍不相上下。"孙立人"之名,之所以如雷贯耳,并不是因"孙立人事件"(国民党败
我国地方预算权的适度独立研究是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调适中央与地方的预算权力关系,发挥中央与地方的合力,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问题。这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
<正>2009年9月14日至26日,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率团访问欧洲,其中重要一站是法国的诺曼底。众所周知,65年前,即1944年的6月,以美英为首的盟军登陆诺曼底,成功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由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正经受着巨大的国际减排压力。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进一步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这对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住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的投资就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和提高居民居住、生活水平方面,房地产行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32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情志护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