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初,外语教学法研究停滞不前以及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促使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在此背景下,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赫然登上了外语教学研究的历史舞台,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从此拉开了帷幕。1984年,我国学者黄小华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了以‘An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learners in China employ’为题的硕士论文,标志着中国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由此开始。三十年来,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长盛不衰的热门研究课题,学者们三十载的辛勤耕耘收获了丰硕的果实。然而在众多成果中,大学英语不善学者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却鲜见,以大学英语不善学者为研究对象的策略培训研究中,更有诸多问题亟待探讨并妥善解决。为此,本文以“大学英语不善学者学习策略培训的实证研究”为题,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以及信息加工等相关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石,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并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访谈研究以及课堂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对89名大学英语不善学者实施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策略培训的实验研究。本研究旨在考查大学英语不善学者学习策略培训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策略培训成效的基础上,为解决大学英语不善学者的英语学习问题找寻一条有效的途径,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并以此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做出有益的探索。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仅建构了共由八个步骤组成的大学英语不善学者学习策略培训模式,从而为策略培训的开展提供了清晰的实施框架,而且还勾勒出了一条以“课内与课外培训相结合、显性与隐性培训相结合、群体与个体培训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策略培训实施路径,并通过研究者指导下的由实验教师负责策略培训的实验研究,对上述所建构的策略培训模式与实施路径的科学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检验。研究中以历时与共时两个时间视角为切入点,在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上,对本次策略培训研究的成效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最终形成了以下九个研究结论:一、大学英语不善学者策略使用水平一般但策略使用范围较广;二、大学英语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的策略使用水平呈显著性差异;三、策略培训有效提高了被试的策略使用水平及英语学习水平;四、专题讲座与主题活动式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实效性非常高;五、小组互助与网络辅助式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几乎没有成效;六、基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策略培训成效非常显著;七、基于策略解释及策略推荐式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切实可行;八、认知策略是影响大学英语不善学者学习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九、教师是影响学生策略意识形成与策略使用水平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建议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积极探索基于策略培训的教学模式,紧紧抓住新生入学时这一关键期,使策略培训工作抓牢、落实,而条件成熟的高校则可尝试着建构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的策略培训模式。此外,鉴于教师对学生策略意识形成及策略使用水平的重要影响,本文强烈建议将英语学习策略知识纳入到我国英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一支策略专家型的师资队伍。同时,我们呼吁今后能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对英语不善学者学习策略的研究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在实践层面上即刻付诸卓有成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