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率,对比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病区因各种终末性髋关节疾病而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516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输注异体血将患者分为异体输血组(n=102)和未输血组(n=414)。通过查阅患者病历,逐一记录患者的医疗信息,整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以及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术前合并症、术前高血压分级、术前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数值;针对术中情况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放置引流管及单双侧手术等;术后记录患者钙离子浓度。依据不同数据类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或卡方检验等方法筛选出组间差异明显的围术期指标;最后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与输血相关的危险因素。该实验于2019年7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结果1.516例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102例患者术后因贫血进行了异体输血,异体输血率为19.8%。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异体输血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诊断、高血压分级、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术中单双侧手术、引流管放置与否及术后钙离子浓度等指标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OR=0.557,P=0.034)、术前诊断为原发或继发性骨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OR=4.868,P=0.001)、2级以上高血压(OR=8.053,P<0.01)、术前血红蛋白浓度(OR=0.949,P=0.001)、一期行双侧手术(OR=7.322,P<0.01)、术中引流管放置与否(OR=1.911,P=0.016)以及术后钙离子浓度(OR=0.198,P=0.003)是术后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本研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异体输血率为19.8%,其中性别、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2级以上高血压、术前贫血、一期行双侧髋关节置换、引流管放置及术后低钙血症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做好围术期血液管理措施,降低异体输血率以加速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