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在二语/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Nunan (1991)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为关键的,这不仅是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Hakansson ,1986)。西方语言教学界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系统、深入地观察、了解及研究课堂,到八十年代末,教师语言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对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类型分析(Long, 1981; Long & Sato,1983; Chaudron,1983)和教师话语作为语言输入所具有的种种特征,如:语速、语调、词汇、句法、语篇的调整(Chaundron, 1988)等方面。近年来,国内与西方在外语教学研究上已逐渐接轨,国内一些学者针对教师话语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有的研究者从话语输入角度来分析教师话语;有的从话语功能上入手,分析教师话语中的提问形式、内容、方式、交互调整特点及反馈方式。这些研究对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和具体的话语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英语教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关于教师话语的作用和特征在国内语言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此类研究较少。此外,以往研究的考察对象多为普通高等院校的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未涉及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因此,在职业院校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具有何种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这些问题尚待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研究方法,选取了笔者所在学院的五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观察录音并转写成文字材料。对语料中教师话语的四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归类分析,这四个方面是:教师话语量、目的语与母语的使用比率、教师提问的类型、反馈的类型及纠错的方式。同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这五位教师及他们任教的十个班级的学生,试图从另一角度对录音分析的结果提供佐证。该问卷是在周星、周韵(2002)所作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改编,教师问卷共计十个选项,学生问卷共计十二个选项。通过对语料及问卷结果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结论:(1)研究被试英语课堂教师话语量远远高于学生话语量。(2)教师们倾向于使用展示性问题,占所提问总量的59.3 %。(3)教师们在课堂组织和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使用母语的情况。(4)教师反馈以表扬为主,其中重复加表扬与简单表扬等笼统、机械的方式使用较多,共占88 %。研究结果发现职业学院的英语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教师没有利用其话语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不能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目标语言的输出,因而不利于语言的习得。据此,本研究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职业院校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特点,其研究结果对丰富教师话语研究应该是有一定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