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小说新论--以生态美为视角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开创一个新文学流派的作家并不多。而孙犁则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从40年代至今,孙犁的小说更是以其对美的追求而令人常读常新。但既有的研究习惯于对其创作风格、审美追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等方面进行阐释,虽然时有进展,但一直缺乏理论、视角与方法方面的更新。本文试图从生态美的角度对孙犁的当代小说进行阐述,以期能够拓展孙犁当代小说的研究视野,使得孙犁小说研究更为丰富和完善,从而更新孙犁小说的研究。
  在本文看来,孙犁小说的生态美抒写既是中国当代文学写作深化的结果,也是孙犁的一种审美和价值选择。在此意义上,本文的主题是讨论孙犁当代小说的生态美及其“现代”意义。
  本全文共分三章,绪言讨论的是解读孙犁当代小说的生态美的方法论意义,同时简要梳理对孙犁小说的研究成就,并评判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象和研究角度。第一章从生态美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特殊存在入手,简明阐述生态美在当代文学中出现的历史进程。第二章论述的是孙犁当代小说的生态美,这是论文的主干部分,与其他当代作家相比,孙犁当代小说的重点是抒写生态美。第三章则是分析其生态美的“现代”意义。从文学史和同时代的文学显现上考察其生态美的“现代”意义和特征。首先,比较文学史的一些相关现象,考察孙犁小说生态美所蕴含的时代内容,认为孙犁小说是对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田园诗的现代转换,以此考察其“现代”意义;其次,从田园诗与革命话语关系考察中,比较同时代相关文学现象,讨论孙犁生态美与革命话语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还是相互调适、巧妙融合?孙犁又是怎样通过田园诗来想象新时代和革命话语的?在本文看来,对生态美的关注和抒写是人类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但鉴于工业化与人类改造自然步伐的加快,人与环境始终是一对矛盾,所以,对生态美的关注和抒写仍是一个敞开的、未完成的课题,给当代文学写作和文学研究留下了很多富有价值的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本文在生态美的理论视野中,采用审美批评的方法解读孙犁小说的生态美书写。在论文具体的阐述中,既参照理论的意义,即在生态美学的整体观照下考察孙犁的当代小说,又力图将研究落实到具体的作品案例,即选取有代表性的小说作为个案进行分析,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阐释孙犁当代小说的生态美。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章对清朝末期的蒙古族画家、文艺理论家松年的作品《颐园论画》进行了研究,探索蕴含于其中的艺术思想以及理论根源。论文由导论,总结部分和第一章第二章组成。  导论中叙述了蒙古族汉语文艺理论发展概况以及松年和他的《颐园论画》,介绍了关于本作品的研究情况、选题原因、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阐述了松年的身世和他的《颐园论画》的创作时代背景,探索本作品的理论根源进而得出《颐园论画》是继承和发展了汉族
学位
期刊
期刊
法国形象学学者达尼埃尔-亨利·巴柔对“他者形象”作了下述定义:“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即使这种意识是十分微弱的。因此,形象即为对两种类型文化现实间的差距所作的文学的或非文学的,且能说明符指关系的表述。”①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类型,两个国家相互之间存在着十分强烈的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在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文化
学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理论的发展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文学理论的批评空间。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自身独特的身份言说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言说空间。但同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其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境,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理论建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源于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资源
学位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话剧演出空前繁荣,广泛普及,为创造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作出了巨大贡献。国泰大戏院是战时重庆乃至整个中国剧场一颗璀璨的明珠,自1937年至1943年,共演出话剧达94出,其中传世之作甚多。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编剧、导演、演员,大多在国泰留下了他们辛勤耕耘的足迹。其话剧演出活动之所以能够在山城重庆独领风骚,蔚为壮观,是与多种因素分不开的:战前重庆话剧运动奠定的基础、战时戏剧人才荟萃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