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重庆国泰大戏院话剧演出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话剧演出空前繁荣,广泛普及,为创造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作出了巨大贡献。国泰大戏院是战时重庆乃至整个中国剧场一颗璀璨的明珠,自1937年至1943年,共演出话剧达94出,其中传世之作甚多。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编剧、导演、演员,大多在国泰留下了他们辛勤耕耘的足迹。其话剧演出活动之所以能够在山城重庆独领风骚,蔚为壮观,是与多种因素分不开的:战前重庆话剧运动奠定的基础、战时戏剧人才荟萃山城、由移动演剧到剧场演出的战略转移、山城重庆的话剧观众、戏院自身的建设……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从而创造了中国剧场史上一个难以超越的神话。
  国泰大戏院的话剧演出活动要受到政治、艺术、市场三个因素的制约。话剧演出处于抗战建国的时代气氛之下,自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自觉不自觉地配合政府政略和民众情绪。同时,政府会利用行政法规、捐税征收等手段把演剧活动纳入自己可以接受的轨道,这些都会影响到国泰大戏院的话剧演出活动。而在国泰大戏院上演话剧的,大多是职业剧团,与业余移动演剧相比,有正规的演剧体制,戏剧人才云集,更加追求于话剧艺术水平的提高。但是,职业剧场演剧在追求话剧艺术的同时,还要受制于演出市场的影响。戏院经营者追求演出利润的最大化,剧团也要着眼于票房价值,因此必须尊重演出市场的运行规律,精心选择上演剧目,制定合适的票价,讲究演出促销策略……国泰大戏院的话剧演出就是在政治、艺术、市场这三维向度中寻求某种默契与平衡。
  当国泰大戏院的话剧演出活动在艺术、市场、政治这三维向度中实现了某种默契和平衡时,话剧演出艺术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剧团、戏院也得到较多的利润,当局、观众皆大欢喜。但默契和平衡总是相对的,当三者之间出现裂痕、发生龃龉时,则可能损害到话剧艺术的发展,导致演出市场行为的失范,使话剧运动步履维艰,甚至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尽管这些恶果是在1943年之后才变得尖锐突出的,但在国泰大戏院上演话剧期间,甚至在其话剧演出最兴旺的时期,便已露出端倪。尽管如此,国泰大戏院作为战时山城剧场的龙头,其话剧演出活动还是为艺术发展、抗日战争、重庆城市文化形象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章对清朝末期的蒙古族画家、文艺理论家松年的作品《颐园论画》进行了研究,探索蕴含于其中的艺术思想以及理论根源。论文由导论,总结部分和第一章第二章组成。  导论中叙述了蒙古族汉语文艺理论发展概况以及松年和他的《颐园论画》,介绍了关于本作品的研究情况、选题原因、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阐述了松年的身世和他的《颐园论画》的创作时代背景,探索本作品的理论根源进而得出《颐园论画》是继承和发展了汉族
学位
期刊
期刊
法国形象学学者达尼埃尔-亨利·巴柔对“他者形象”作了下述定义:“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即使这种意识是十分微弱的。因此,形象即为对两种类型文化现实间的差距所作的文学的或非文学的,且能说明符指关系的表述。”①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类型,两个国家相互之间存在着十分强烈的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在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文化
学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理论的发展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文学理论的批评空间。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自身独特的身份言说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言说空间。但同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其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境,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理论建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源于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资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