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PPP模式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shh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棚户区改造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有效途径,2015年6月国家制定部署了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实施。随着棚户区改造的大规模推进,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改造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棚户区改造的瓶颈,为此国家在棚户区改造中积极推广公私合作的PPP模式。本文借鉴国内外其他相关领域PPP模式的应用经验和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PPP模式的初步实践,提出了基于金融机构投贷一体,利用金融机构带动社会资本的棚户区改造PPP模式。对该模式融资平台、运行机制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如何在棚户区改造中运用PPP模式的问题;同时对其保障体系、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PPP项目关注的重点——风险管理作了重点分析,解决如何在棚户区改造中更好运用PPP模式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以及国内外关于棚户区改造与PPP模式的研究综述,阐述了相关理论概念,包括PPP模式的内涵、特点、运行原理和棚户区的概念、改造历史及现状、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得出引进社会资本,实现市场化运作是棚户区改造的必经之路,并从外部环境、内部机制、相关实践等方面论证了棚户区改造PPP模式的可行性。(2)通过对我国棚户区改造PPP模式初步实践案例和相关研究的总结,得出棚户区改造PPP模式实施的关键之一是PPP模式的运作设计,并从融资平台和运作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利用金融机构投资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的思路,设计了基于金融机构投贷一体,政府与金融机构循环增信的两级融资平台。同时从资金流向、各方主体的职能关系、运作流程三个方面对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研究。(3)对棚户区改造PPP模式实施的另一关键保障体系的建立进行系统的阐述。从政策法律环境、监管体制、收益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操作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形成了系统全面的保障体系,促进棚户区改造PPP模式的更好运作。(4)PPP项目的风险管理不仅是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参与者决策、谈判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分析的多维度风险评价模型,确保棚户区改造PPP模式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为参与主体前期决定是否参与项目及后期制定风险分担、风险控制等决策提供量化的依据,并根据风险分担原则及项目的运作流程设计了系统的风险分担框架。
其他文献
基于紧耦合多机器人协调吊运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柔索拉力变化率及比值的方法来综合评价系统的运动稳定性。首先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接下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随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实时监测机屏幕上的地震波形突然出现的剧烈振荡,一阵急促的“嘀嘀嘀”的警报声从与其相连的实时监测机的地震报警器上发出,一场空
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主导和骨干作用。提出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为“教育者+社会工作者”,在对专业素养
2020年3月22日,永济市公安局张营派出所接到警情推送:辖区内李女士正在遭遇电信诈骗,速找到本人劝阻止付。接到警情后,值班民警立刻开展对李女士的劝阻工作,经电话联系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