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链球菌超浓缩培养及生物学变化规律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sl990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嗜热链球菌超浓缩培养技术,本研究首先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了主要营养物质和增殖因子的筛选,确定了超浓缩培养基成分组成,并采用离心半连续法进行超浓缩培养,同时研究了嗜热链球菌对培养基中糖、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规律,并采用电子显微镜、TUNEL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S.t在超浓缩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超微结构变化与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为嗜热链球菌超浓缩培养技术提供依据。 本研究确定了嗜热链球菌的增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增殖培养基为1.5%乳糖、0.25%葡萄糖、1.5%大豆蛋白胨、1.0%的水解乳蛋白、1.5%酵母浸粉、3.5%盐溶液、0.15%维生素C、0.1%赖氨酸、0.05%谷氨酸、0.05%精氨酸、5%麦芽汁、5%西红柿汁;增殖方式确定为半连续法培养,利用离心二次培养,菌数最高达到1.032×1010cfu/mL,比在基础培养基中培养高10倍,证明此方法对嗜热链球菌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超浓缩培养方法。 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的生长延滞期缩短,到达对数生长顶点的时间变短,稳定期的时间延长,当经过二次培养后,嗜热链球菌几乎不经过延滞期直接到达对数期,平稳期持续的时间较短,很快到达衰亡期;嗜热链球菌在超浓缩培养过程中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规律也同它的培养过程有很大的关系,菌数多,其代谢旺盛,菌数降低其代谢速度减慢;嗜热链球菌在超浓缩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菌体形态变化,并可能存在着细胞凋亡,与菌体增殖和产酸规律密切相关,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变得贫乏,菌体形态变化和细胞凋亡的情况愈加明显。
其他文献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BVD/M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可引起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疾病—牛病毒性
要提高哺乳动物核移植的效率,不仅要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质量,阐明成熟卵母细胞内重编程因子的产生及作用机制;也要研究能使供体细胞及早期胚胎经过处理后更易存活的方
英语教育在现今是尤为重要的.但就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下英语学习死板枯燥,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氛围,以及整体教育方式所呈现出的传统性、独断性,都在阻碍英语教育的进步.就目前种
数学的逻辑性决定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问题,是由许多不同的问题构建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一个个的数学问题.科学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