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在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担任着为我国培养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学、训练、研究人才的使命。随着各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体育事业前进的速度。因此,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学习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保证研究生质量的重要部分,合理、科学的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行设置,是适应社会进步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以湖北省所有高校(共7所)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从课程结构、总学分与学时、课程总门数、课程内容等方面对7所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并对7所高校进行分类,总结当前我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课程设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调查问卷的结果,对我省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提出一些建议,旨为完善我省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结论:
(1)湖北省7所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权的高校,其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大体上相同,体现在以下内容:严格执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与品质;要求学生掌握本门学科方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技能和良好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训练工作的能力。
(2)课程设置中,湖北省7所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权的高校,其课程结构设计趋于一致,且得到大部分专家的肯定。在总学分和总学时方面,大部分高校学位课程学分设置比较合理,在课程内容方面,在专业基础类课程、跨学科类课程和前沿课程方面,各高校依据办学历史、资源等在一类课程或几类课程上体现出各自的办学特色。在实践环节方面,7所高校均比较重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实践能力。但是,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较低,且学位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较高,在课程总门数方面,总体上各高校开设课程总数设置有待完善,部分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偏少,公共课课时偏多。
(3)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色方面,武汉体育学院不仅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也加强对学生教学训练理论方面的培养,另外,在总课时和总学分方面,武汉体育学院设置也比较合理。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和长江大学均比较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知识视野的拓宽。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这3所大学比较重视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加强对学生工具类课程的学习。
建议;
(1)湖北省7所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权的高校,在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制定上,不仅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更加要认识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性,并根据时间的变化对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进行相应的调整。
(2)湖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在总体上得到广大专家的好评,但在一些细节方面也存在不足,结合专家意见,建议将总学分设置为35-36这一范围,总学时设置在600-700范围内,学位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31%-40%,总课程门数为30-35,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1%-15%。
(3)湖北省7所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权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具特色,但都有不足之处,建议7所高校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在吸取和借鉴别校长处的同时,积极发扬本校的特色和优点,逐步完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