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确认所选造模方法造模成功,并初步探究FGF21与血糖、血脂及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的关系。2.观察疏肝化滞法对NAFLD模型的影响,包括对肝细胞脂肪变、肝功能的影响。3.研究疏肝化滞法治疗NAFLD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保护肝细胞,改善脂质沉积,及对FGF2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SPF级SD大鼠共60只,分为4组,其中正常组及模型组各20只,西药组及中药组各10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四组均保持正常饮水,同时保证饲养环境安静舒适,自然采光。喂养8周后,取正常组及模型组中各10只大鼠,取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酷(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1,将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剩余的40只大鼠在喂养8周后停止高脂饲料喂养并开始进行治疗,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给予疏肝化滞胶囊混悬液灌胃,西药组给予易善复混悬液灌胃。4周后,取大鼠血清及肝脏组织,检测血糖、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FGF2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FGF21基因表达。所有数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SPSS 23.0软件进行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ANOVA),当p<0.05吋,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大鼠血清TG、TC、LDL-C、HDL-C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清TG、TC、LDL-C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血清中TG、TC、LDL-C含量稍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含量稍升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药组血清中ALT、AST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血清中ALT含量稍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血清中AST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肝脏表面观明显改善,表面尚光滑,颜色较正常组浅,但仍为红色,视之无油腻感,HE染色显示肝细胞较为正常,相对均匀,肝细胞索排列尚正常,肝内脂肪滴较模型组大量减少,散在分布。4.各组大鼠IR指数比较: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的IR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的IR指数稍升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大鼠肝脏FGF21m 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FGF21m RNA表达量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模型组对比,西药组FGF21m 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别。6.各组大鼠肝脏FGF2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模型组相比,西药组FGF2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FGF2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化滞法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该方法有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肝细胞的效果,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升高FGF21m RNA的表达量来达到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