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太平洋大气经圈和纬圈环流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vsh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1951年1月-2010年12月共60年的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数据,计算不同经度、纬度的经向和纬向质量流函数,表征大气垂直环流。从季节、年际及年代际尺度,分析和讨论了热带太平洋局域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以及全纬圈Hadley环流的主要特征。根据Hadley环流年际变化主要模态的空间分布,选取西太平洋区域(WP区:100°E~140°E)和中太平洋区域(CP区:170°E~150°W)的局域Hadley环流进行分析,并对太平洋上Walker环流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太平洋局域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全文主要结论如下:  1.全纬圈Hadley环流的主要特征  Hadley环流有显著的季节演变特征:冬、夏季节为跨赤道的单圈环流,春、秋季节为赤道准对称的双圈环流;Hadley环流年际变化主要发生于太平洋上空,与ENSO现象密切相关;较强的赤道准对称双圈异常Hadley环流多数会出现在El Nino(La Nina)盛期;强El Nino盛期前单圈夏季Hadley环流加强,而盛期后单圈夏季Hadley环流减弱,造成Hadley环流强的准两年振荡;60年来跨赤道单圈类冬季型环流线性增强;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为由1970年代中期至2000年的跨赤道单圈类冬季型异常环流,转变为近10年来类夏季型异常环流。非洲和南美大陆对长期线性趋势和年代际异常都有重要作用。  2.太平洋局域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的主要特征  (1)季节变化:WP区域 Hadley环流主要受暖池加热的作用,热带地区上升区域强且宽;冬、夏季节为跨赤道的单圈环流,尤其夏季南支 Hadley环流可达20°N附近,表现为很强的夏季风特性,春、秋季节为赤道准对称的双圈环流;CP区域受西太平洋暖池和东太平洋冷舌的共同作用,Hadley环流分布与WP区相差较大,特别是环流跨赤道影响的范围很小,上升区分别在赤道南北两侧;Walker环流中心位置随季节有约10个经度的东西移动,秋冬季节偏东,夏季最西,中心强度在夏季最强,春季最弱。  (2)年际变化:WP和CP区Hadley环流以及Walker环流的年际变化都与ENSO关系密切,El Nino盛期对应着关于赤道对称的双圈异常环流,CP区为正向Hadley环流加强,即赤道区异常上升,WP区为负向Hadley环流异常,即赤道区异常下沉,而Walker环流减弱;La Nina盛期则相反;强El Nino盛期前春夏季WP和CP区都是跨赤道的单圈逆时针异常环流,Walker环流为赤道中太平洋异常上升,而强El Nino盛期后春夏季两区都是跨赤道的单圈顺时针异常环流, Walker环流为赤道中太平洋异常下沉,反映了强El Nino期间大气垂直环流的准两年振荡特性;但一般性El Nino和La Nina期间准两年振荡信号较弱。  (3)年代际以上变化:60年来WP区Hadley环流的北支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南支环流有减弱的趋势;赤道中太平洋上空的异常下沉气流趋势使得 CP区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都有明显的减弱趋势;2000年后的Walker环流和WP区Hadley环流都强于1980-1999年的平均环流,而CP区Hadley环流北支环流变强、南支环流变弱。  3.垂直环流与降水主要特征  垂直速度w可以分解为经向环流的垂直速度wm和纬向环流的垂直速度wz,在气候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上,垂直速度与降水分布有很好的匹配关系;wm及其异常分布区域呈东西向带状,wz及其异常的区域呈南北向分布,可能与海陆分布相关;热带西(东)太平洋wm中心位置随季节的南北移动显著(不显著);年际变化主要模态是ENSO信号;热带地区wm异常和wz异常符号比较一致,但wm异常强度明显大于wz异常;中纬度地区两者量级差别不大,但符号有时相反,反映了异常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相互减弱的特性;通过对中国南方和北方区域平均降水年际异常与wz、wm的相关分析得知,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的变化对热带外降水异常作用的都比较重要。
其他文献
气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生命与气温息息相关;高空间分辨率、网格化的气温数据能够更好的表达其连续分布的空间特征,并且可以和其他环境、遥感等数据高度兼容,将越来越受到
利用北方冬麦区近40年(1961-2000年)26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量及其所在区(县)的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数据,运用气候风险评估的原理和方法,以降水距平为轴线,分别从冬小麦单
利用中国北方1961-1999年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量、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的高度场,风场,垂直速度资料,根据桑斯威特公式计算了水分需要量和湿润度指数,并定义湿润指
本文利用ECMWF和NCEP(1958-1999年)两套全球格点再分析资料和美国NOAA的OLR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和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研究了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前期因子,在此基
肇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近40年。据我们的观察研究,在这40年中大概经历了三个创业时代。  中国的创业1.0时代(1978年-1998年左右),其实还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因为改革开放政策解开了人们身上多年的束缚,40后、50后、60后这几个消费主力群体一起呈现出全面的爆炸式的消费诉求,当时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这种巨大的填补空白式的消费增长点燃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