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芜湖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nov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一个人口、资金、科学技术、信息等高度集中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扩展特别是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空间特征和社会经济机制,成为国际上城市地理、土地利用等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城乡交错带是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化最直接、最敏感的地区,在土地利用上具有特殊性,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日趋强烈,由此所激发和暴露出的城市边缘区发展与建设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十分突出。本文借助遥感和GIS技术,采用多时期连续对比法对TM,ETM+等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2004年1:10万芜湖市影像地图进行土地利用人机交互解译,获得了高精度的芜湖市区1988、2001、2004年三个时期土地利用图;同时充分发挥GIS技术在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分析与输出成果图等方面的强大功能,着重从芜湖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建成区用地扩展特征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来分析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主要内容如下所述:(1)农用地面积不断减少,非农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不断被非农用地侵占,且不同时期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化的空间分布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景观的景观异质性提高,土地趋于多样化,且各种景观类型的变化又各具特点。(2)芜湖市城市用地扩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出经济发展特征。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多数表现为沿交通轴蔓延、跳跃生长,推动大规模的开发区及道路交通建设;在经济高速发展准备期则表现为对建成区内部空地的填充。经济发展的速度始终是芜湖市建成区扩展主导影响因子和驱动力。(3)通过缓冲区分析,探求芜湖市建成区扩展的特征和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芜湖市建成区用地扩展具有以同心圆圈层式扩展模式为基础,同时呈现明显的放射状扩展模式和分散集团式扩展的特点。自内而外可分为五个圈层第一圈层功能以居住和商业金融服务为主,且居住用地比重偏大;第二圈层农用地比重较大,是城区即将扩展的部分,特别是东部;第三四圈层是开发区所在地,非农建设用地比重大,是芜湖市分散集团式布局模式的体现,且从发展的眼光看,这里将继续向外扩张。(4)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性质、职能、自身的交通位置条件、自然地形条件、人口增长以及其它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城市化过程,尤其是城区与郊区城市化在空间布局与结构上的具体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决定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宏观格局;但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经济政策、行政区划调整、城市规划等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基础以及交通通达性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并同时通过对区域社会经济等要素的分析,探求芜湖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芜湖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现代化科技水平。
其他文献
目前,环境问题已同国际安全、世界经济并列,成为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之一。二战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的进程中,明确提出环境外交,并把其纳入国家对外战略,不仅是为了树立良好
合成出一种聚酯中间体,以此中间体及其他原料制备了高附着力丙烯酸树脂,这种丙烯酸树脂配成的高附着力涂料性能优良,硬度、丰满度、附着力均得到提高。研究了影响中间体、高
对八卦及六十四卦图进行新解是创新易经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易学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应用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详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伏羲八卦图(先天)
介绍了一种用于防腐蚀涂料的含磷酸酯基团的羟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乳液分子中含有磷酸酯基团,在加入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后,在乳液成膜过程中,磷酸酯基团能
特殊体育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
结合沿德高速公路德江北互通E匝道2号桥现浇箱梁施工实例,介绍了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工艺、支架设计,采用有限元对支架整体结构进行仿真分析,给出支架基础处理的方法和控制
高等教育资源是进行高等教育活动,谋求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主要作用在于保证高等教育的存在、润滑高等教育的运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功能的必要保证,是高等教育
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以及历史文化地理学等的交叉学科的出现,为体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特别是这些交叉学科关于区域文化的研究,为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研
目的:分析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厌食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五维赖氨酸颗粒
本文旨在用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清代晋南地区的镇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揭示清代黄土高原地区镇存在与发展规律的一个侧面,为当前山西镇的发展提供历史凭据。经研究,本文认为: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