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现场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患者的中医证素、证型的分布,以期得出本病的证候分布规律,充实本病的基础研究内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提高本病中医治疗水平;为进一步丰富本病的理论体系,本研究将EULAR ESSDAI[1-2]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10]、焦虑自评量表(SAS)[11]、抑郁自评量表(SDS)[12]、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13]等评价体系引入研究,将ESSDAI作为划分不同活动度的客观标准,对p SS患者进行分层,从实验室指标、情绪、生活质量、疲劳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多维度纵向评估患者病情,同时分析不同临床特点的p S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医证型与上述各项的相关性,为p SS病因研究提供可能线索,丰富本病的诊断及临床评价体系,以便更好的把握病情、精准治疗。方法:本研究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病房142例符合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干燥综合征病人,按照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分为阴虚津亏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热毒证、阴虚血瘀证四型,设计包括一般情况、证型辨证、证素收集、系统损伤、实验室指标、SF-36评分表、SAS评分表、SDS评分表、FSS评分表在内的调研问卷,以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将患者依据ESSDAI[1]评分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层,从实验室指标、情绪、生活质量等多方面评估患者病情,采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1.ESSDAI评分情况:根据评分分为3层:低活动度(ESSDAI<5)66例(46.4%);中活动度(5≤ESSDAI≤13))54例(38.1%);高活动度(ESSDAI≥14)22例(15.5%)。2.系统累及情况:无系统受累者40例(28.17%);关节受累者40例(28.17%);内分泌受累者5例(3.52%);表现为全身症状者12例(8.45%),肾脏受累者9例(6.34%),皮肤黏膜受累者15例(10.56%),呼吸系统受累者30例(21.13%),血液系统受累者50例(35.21%),神经系统受累者4例(2.82%),本次研究未发现消化系统累及者。3.中医证型、证素分布:142例p SS患者中阴虚津亏证者57例(40.14%);气阴两虚证者39例(27.5%);阴虚血瘀证者28例(19.7%);阴虚热毒证者18例(12.7%)。出现频率最高的证素是燥130次(91.5%),其次是气虚、阴虚分别是65次(45.8%)、41次(28.9%)。4.不同活动度的中医证型证素情况(1)66例低活动度患者中辨为阴虚津亏证者最多,有27例(40.9%),其次是气阴两虚证24例(36.4%);证素中燥、气虚、阴虚、血瘀出现频次较多,分别为59次(89.4%)、31次(47.0%)、14次(21.2%)、10次(15.2%)。(2)54例中活动度患者中辨为阴虚津亏证者最多,有25例(46.3%),其次是阴虚血瘀证14例(25.9%);证素中燥、气虚、阴虚、血瘀出现频次较多,分别为50次(92.6%)、22次(40.7%)、20次(37.0%)、16次(29.6%)。(3)22例高活动度患者中辨为阴虚热毒证者最多,有9例(40.9%);证素以燥出现频次最多,21次(95.5%),其次是火(热)、毒分别为8次(36.4%)(4)三个活动度证素的组合形式均以两证素组合者最多,分别为34例(51.5%)、19例(35.2%)、7例(31.8%)。(5)ESSDAI评分与证素的组合形式呈显著正相关(P<0.001)。5.证型情况(1)将病程分为<3年、3~5年、6~10年、>10年四组,对不同病程组的证型分布进行检验,P>0.05,说明证型分布与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将活动度依据ESSDAI评分分为低活动度(ESSDAI<5)、中活动度(5≤ESSDAI≤13)、高活动度(ESSDAI≥14)三组,对不同疾病活动度的证型分布进行检验,P<0.05,说明证型在不同活动度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低活动度与高活动度、中活动度与高活动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室指标(1)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均值在四组证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SDAI评分与Ig G、Ig A呈显著正相关(P<0.001)。(2)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抗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在四组证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证型中的血沉(ESR)均值均高于正常值,各证型间ESR两两比较,阴虚津亏证与气阴两虚证、阴虚津亏证与阴虚血瘀证、阴虚津亏证与阴虚热毒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每一证型的ESR均值而言,阴虚血瘀证最高。(4)除气阴两虚证外,余三组证型中C反应蛋白(CRP)的均值均高于正常值,四证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每一证型的CRP均值而言,阴虚热毒证最高。7.焦虑、抑郁与疲劳程度情况(1)ESSDAI评分与焦虑、抑郁、疲劳程度情况低活动度患者中有19人(28.8%)处于焦虑状态、8人(12.1%)有抑郁倾向、27人(40.9%)存在疾病所致的疲劳;中活动度患者中有31人(57.4%)处于焦虑状态、9人(16.7%)有抑郁倾向、27人(50.0%)存在疾病所致的疲劳;高活动度患者中有21人(95.4%)处于焦虑状态、12人(54.5%)有抑郁倾向、19人(86.4%)存在疾病所致的疲劳。ESSDAI评分与SAS、SDS、F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2)证型与焦虑、抑郁、疲劳程度情况对阴虚津亏证组与气阴两虚证组、阴虚津亏证组与阴虚热毒证组、气阴两虚证组与阴虚血瘀证组的FSS评分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中医证候的p SS患者的SAS、SDS评分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生活质量(1)证型与生活质量:对不同中医证候p SS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中的躯体健康总评(PCS)与精神健康总评(MCS)进行检验,发现不同中医证候的p SS患者PCS、M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SSDAI评分与生活质量:应用spearman分析ESSDAI评分与PCS、M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SSDAI评分情况与PCS、M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1.p SS以阴虚津亏证多见,阴虚津亏为本病的病理基础。2.p SS证素分布以燥、气虚、阴虚为主,因而具有虚实夹杂的证候学特点。3.根据p SS的证型、证素特点,提示临床上治疗本病应以养阴益气润燥为主。4.低、中活动度以虚证为主,高活动度以虚实夹杂证为主。5.p SS的中医证候分布与病程无明显关系,中医各证型在不同疾病活动度的分布有显著差异性。6.ESSDAI评分情况与证素的组合形式呈显著正相关,疾病活动度越高,证素组合形式越复杂。7.ESSDAI评分情况与SAS、SDS、FSS评分呈正相关,随着ESSDAI评分增加,焦虑状态、抑郁倾向及疲劳程度逐渐加重;与SF-36评分呈负相关,随着ESSDAI评分增加,生活质量逐渐下降。8.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疲劳程度较其他证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