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诊治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in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   目的:   本工作的研究思路是通过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超声内镜的术前检查诊断、内镜下或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并对肿瘤进行病理诊断分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分析、基因检测以达到最后诊断,探讨胃肠道不同部位间质瘤的起源、发生、性质、特点的差异;并通过随访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探讨内镜在胃肠道间质瘤诊疗中的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本工作观察了2006年1月~2008年4月因为吞咽困难、腹痛、腹胀、嗳气、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消化道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来我内镜中心进行胃、肠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疑似间质瘤病人144例(另外有2例患者直接接受外科手术,未做小肠镜等内镜检查,故共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结果:   1.在胃镜检查的患者中,能够明确与间质瘤相关症状,食管间质瘤吞咽困难、不适者15例,占17.9%(15/84);胃间质瘤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者仅为6.4%(3/47);其他非特异性症状上腹部不适76.6%(36/47);腹痛48.9%(23/47);腹胀31.9%(15/47);恶性、呕吐31.9%(15/47);嗳气36.2%(17/47)。空肠间质瘤的患者症状较为明显,出现临床表现的达100%,上腹部不适、腹胀最多见,而突出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83.3%(5/6)。   2.我们对130例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另10例已经在外院完成了EUS,还有6例病变位于小肠未能作超声内镜检查)。扫查显示,肿瘤位于第2层者81例,第3层者12例,第4层者37例。这些肿瘤的生长类型,腔内生长型的72例,腔外生长型的5例,既有腔外生长趋势又有腔内生长特点的混合型53例。肿瘤超声的回声特点:高回声7例,等回声8例,低回声115例。肿瘤的大小:0.5cm以下33例;0.5cm-1.0cm35例;1.0cm-1.5cm30例;1-5cm以上32例。我们的超声内镜扫查均显示病灶无明显的浸润和转移。   3.有71例病人即刻或择日行内镜下治疗(直接切除法、内镜下透明帽吸引切除法、内镜下肿瘤剥离术和内镜下呢绒绳结扎术);其他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11例)或定期随访。   4.82例GIST患者中仅有7例肿瘤细胞核>6/50HPF。我们对内镜下切除和手术切除的共55例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的检测,CD117(+)的标本53例,CD34阳性的为45例,有1例表现为SMA阳性(确定为平滑肌瘤,非GIST),同时我们还检测了CD3,CD4,CD8,CD20,CD31,CD45RO,以及Vim,CK,CEA,PCNA,GFRP等,有极少数(<5/55例)呈现阳性改变。   5.肿瘤组织中P53、P16以及Ki-100的基因检测阳性率均未超过50%。   6.随访的结果显示,所实施的71例内镜下切除并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53例患者随访资料中,随访12个月的27例患者未发现有复发的迹象,有3例患者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初步结果可以看出,内镜局部切除GIST是可行的,亦是安全的。   结论:   1.结果提示胃肠道间质瘤本身并无特征性的症状。胃肠道间质瘤可根据患者的生长部位、起源及其生物学行为决定患者的临床表现,起源于胃、小肠的间质瘤可能以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作为主要症状,而食管来源的病灶可能无间质瘤本身症状就诊。   2.内镜检查可能是胃肠道间质瘤尤其是小的间质瘤的首次发现方法之一。特别是上消化道的间质瘤,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定间质瘤的壁内起源和类型,有利于鉴别诊断,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指导意见。   3.内镜下切除胃肠道间质瘤在技术上及患者的预后方面均是安全的。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损伤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外科治疗对较大的肿瘤根治性切除起到有力的保障。   4.CD117在GIST的确诊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D34所起的作用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其他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价值本组研究未发现有临床意义。   5.P53,P16,Ki-67基因的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由于本研究中肿瘤较小,通过本研究尚不能判断间质瘤患者的预后。   第二部分:   目的: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本研究旨在部分经内镜治疗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探求中西医结合促进内镜下切除间质瘤术后黏膜修复的途径,术后进行密切的随访,以初步了解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临床病机:   胃肠道间质瘤目前尚无特定的中医病名与之对应.在多年的临床观察及总结后,我们认为胃肠道间质瘤—息肉的中医病机特点主要有,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痰瘀互结为发病之标。胃肠道间质瘤内镜治疗术后的中医病证特点,属中医“疮疡”范畴,术后黏膜层甚至黏膜下层缺损,局部形成人工溃疡。脾胃虚弱更为明显,瘀血内停仍然为主要的病理因素,同时兼有络损、郁热。   研究对象及方法:   对食管、胃间质瘤的患者在内镜下切除术后,分为二组进行治疗。二组均使用西医抑酸、止血、补液等基础治疗措施;其中一组(7例)设计为治疗组,加用益气护膜方口服,方剂由生黄芪、炒白术、炒白芍、茯苓、黄连、吴萸、白及、乌贼骨、象贝、制香附、五灵脂、地榆组成。另一组(7例)作为对照组,不服用中药。   结果:   1.加用中药益气护膜方后,胃肠道间质瘤内镜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在腹胀、嗳气、纳差和嘈杂方面,患者于第2周即可有明显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第4周上述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同时胃痛也有明显的减轻。   2.使用中药益气护膜方的患者人工创面的愈合也较对照组快,术后第2周人工溃疡的创面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第4周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说明中药益气护膜方具有良好的促进胃肠道间质瘤内镜治疗术后患者的黏膜修复作用。   结论:   初步的研究表明,使用中药益气护膜方不仅可以改善上消化道黏膜损伤患者的腹胀、嗳气、纳差、嘈杂和胃痛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对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具有良好的促进修复作用。   结语:   胃肠道间质瘤的内镜治疗是安全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在今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总结证治规律,归纳病机,研究治法、方药,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理法方药齐备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还要深入研究胃肠道间质瘤内镜治疗术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了解胃肠道间质瘤内镜治疗术后患者的中医病证特点,寻求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网络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12月入住河南省某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乳腺癌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  本实验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鉴定正常仔鼠和孕期恐惧心理应激仔鼠海马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期发现海马组织发育相关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孕期恐惧心理应激对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rn食品相关产品是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
期刊
近日,工信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年)》,加快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提升区域资源利用效
期刊
海南省自8月1日起,各级党政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等单位食堂,主要旅游景区、大型超市、大型商场、学校、医院等行业和场所进入“禁塑”试点实施阶段.12月起,海南
期刊
与一般的回转电机相比,永磁直线电机在需要实现直线运动的应用中有定位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但是,直线电机对扰动和系统参数变化很敏感,而且由于摩擦力和推力脉动使系统具有
我国玻璃包装行业现状  包装材料的使用给广大群众带来了生活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带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各项社会问题。在所有包装产品中,玻璃包装容器在使用后最方便回炉再生产,并且不影响产品质量,既能有效解决包装材料使用后的处理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够实现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2014-2019年我国玻璃包装容器制造业行业增速波动较大,但行业整体规模一直呈增长趋势,产能水平快速提高。2019年我
期刊
易拉罐是常见的液体包装形式,在食品工业中,碳酸饮料、啤酒、乳品、功能饮料等都有采用易拉罐包装的形式出售.与传统的玻璃瓶包装相比,易拉罐具有更时尚、重量更轻、冷却速度
期刊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居欧美国家新发恶性肿瘤和肿瘤死因的第三位。CRC在中医学属于伏梁、肠覃范畴等。《素问》曰“病名日伏梁”,“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说明本病与饮食不节,外邪入侵,营卫失调,伤及五脏有关。在我国,由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肠癌成为发病率上升最快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作为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而关节滑膜炎症引起的滑膜增生并侵蚀关节软骨和骨质,最终导致关节破坏畸形是RA的突出病理特点。近年来医学界对RA发病机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已有深入了解,其中大量的研究表明滑膜成纤维细胞(Synovial fibroblasts, SFs)的形成是RA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键,进而认